父亲在生前多次提到“叶落归根”这个词语,我只认为那是他有点文化的农村人的矫情。俗语说,哪片黄土不埋人呢?不过做为子女,在他离去后,还是完全根据他的心愿,千里迢迢把他送了回去,葬在了我们曾经生活了多年的家乡。
多年习惯不回家的我们,为了纪念父亲,开始流连于那片被遗忘了的地方。小山村日渐荒凉,杂草丛生,房屋破败,人烟稀少。只有土地依然深情情款款,不光让农作物的种子生根、发芽,开花,也不辜负那些随风送来的各种自然界的种子。
不光心甘情愿的接受生命的成长盛放,也用博大慈爱的胸怀接受万物的枯萎与凋零,土地具有容纳一切、包罗万象的气魄。叶落归根,根是指生养它的土地。
小的时候特别恐惧一件事,就是看到乡邻,就像一茬茬的庄稼,渐渐的被时间收割。春天里挖个坑把希望的种子放进去,秋天就有不错的收获。挖个坑把人放进去,垒个土馒头,在石头上刻字,而那块地除了催生荒草,再也长不出别的什么。
一个人的一生真的像一片树叶,在命运的大树上,只是微小的存在。经日晒雨淋,遭霜寒露重,有时还被风欺凌,被裹挟着奔袭在陌生的地方,像一片漂泊不定身不由己的浮萍。
而有个地方,一直在心中珍藏。第一次挣开眼看到的蓝天白云,第一次张大耳朵听到的虫鸣鸟叫,第一次伸手触摸到的绿树花草,第一次抬脚踩到的黄泥厚土。
在后来游历了过万千山水后,那个地方相比之下有可能是最原始、最贫瘠、最粗略的地方,却总在繁华落尽之时,山穷水尽之地,更让人魂牵梦绕。
而这种滋味越是千帆过尽,人约黄昏,感受越是浓烈而清晰。越是锦衣玉食,风华正茂,越是寡淡甚至被忽略。毫无疑问,到最后,魂归故里,是所有人的夙愿。
看白云坠入林间,蓝天清澈。父亲已化为沃土,滋养着万物。在纯净的青山绿水间,到处都有父亲的影子。我想此刻的父亲一定是知足而不孤独的。
玉米和花生,南瓜藤爬上李子树,松柏和翠竹,还是和多年前我离家时,一样的生长姿势。一恍惚间,光阴似乎从没有离开。只是平静的池塘水面,长满了浮漂子,在暗示我的虚妄只是一场梦影。
我的邻居还生活在那里,那葱茏的秧苗,那挂架的豇豆和四季豆,那整齐平整的路面,流露着生活的痕迹。整个山村曾经都是这样蓬勃的景象,而如今,他们更像是最后的守墓人,陪伴着那些熟悉却冰凉的石碑,直到最后把自己也放进去。
我想,我越来越明白父亲的“叶落归根”。只有在最熟悉的土地上,才能安放一个人最后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