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偷走了孩子的“主心骨”

我们可能会经常遇到这样的场景,孩子外出玩耍,刚回家,妈妈会对孩子说,孩子以后别总是和那些调皮的孩子一块儿玩,多和楼上那个谁谁谁一块儿玩儿吧,人家学习好,多向人家学习学习。

超市里,妈妈拿过孩子手里的玩具,对孩子说这个玩具不好,还是那个结实一点儿。从这些场景当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我们在限制孩子的行为和思维。限制孩子的结果就是让孩子丢掉自己的主心骨,让孩子变得没有主见。

那如何培养有主见,善于独立思考的孩子呢?

第一,引导孩子,尽量让孩子自己决定吃什么。有个孩子他不爱吃鸡蛋,小时候妈妈觉得孩子必须要补充蛋白质,就要求他每天早餐都必须吃一个煮鸡蛋,导致他现在一想到鸡蛋就想吐。

吃,是一种心理需求,如果我们身上需要什么,那么自然会给我们传达吃什么的信号。强行要求只会带来厌恶和反感。我们应让孩子自己决定如何健康的吃。学会吃饭的背后是学会控制,会吃饭的人就会管理,会控制,会拒绝诱惑。

第二,尽量多的让孩子自己决定穿什么,很多孩子的个性就体现在穿衣打扮上。有个孩子,之前上课迟到,老师问他家长怎么回事,家长说,孩子早上非不穿我们给他挑选的衣服,我们要求他今天就得这么穿,结果就一直这么耗着。其实除了学校要求必须穿校服,在不影响穿着文明外,其他时间可以让孩子自己来决定穿什么衣服,一定不要只顾着自己喜欢,而不顾孩子的感受。

穿,也代表了一种对审美的思考,不管是买衣服时还是穿衣服时,都最好问问孩子的意见。

穿,虽然是基本生活,但是小生活中往往蕴藏着大智慧。

第三,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自己决定玩什么。很多孩子在玩儿的时候,并不希望父母教给他们游戏规则,更愿意自己来决定玩什么,怎么玩。就像我们都知道玩手机游戏不好,但是孩子就是喜欢玩。

怎么办呢?一味的压制与剥夺他们玩的兴趣,不仅阻止不了孩子玩的行为,还可能破坏亲子关系。父母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玩什么,玩的时间,玩的方式,这样做可以极大满足孩子的自主意识,帮助他成为一个有主见的人。

第四,多给孩子机会,

让孩子自己决定表达什么。孩子最初是很少有自己独立的看法的,他们还不善于思考,总是说妈妈说,阿姨说,老师说。当孩子所有的意识、想法都来源于别人说的时候,就限制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的发展。所以,我们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早一点从别人说转化为我认为、我主张。老是说别人说,表明孩子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地位。我说则表明孩子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地位,这样有利于促进他们自主能力的培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