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结束了,学生回家,我也可以稍微喘口气了。
至于阅卷,那是明天的事,此刻不去考虑,只懒懒地躺着休息一下。
脑海里却不断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考试期间的自习课、早晚读,学生自由坐着,或独自,或几个围着,小声讨论、复习,或者睡觉。气氛融洽,温馨和谐。
有男生说:“老师,你变了!你竟然允许我们睡觉了!”
我笑,然后答:“不让又能怎样?都考试了,又没作业,也知道你们累了倦了,再多的道理没用,强制性要求只会让我和你们针尖对麦芒。如果还要按平时的标准限制你们,一个晚自习不知要费我多少口舌,要在我们彼此间制造多少扫兴、沮丧和对立!与其这样,不如放手,给你们自由……”
“自然,这也是建立在对你们的了解基础上的,即使不要求什么,你们也不会太离谱……”
“哈哈哈……对,老师真好,真理解我们!”教室里笑闹声一片。
其实,在以上所有的理由里,最主要的还是心软。想到了孩子们的不容易,无论成绩优劣,表现如何,能撑这么一学期,早出晚归的,每天那么多课,真不轻松!那些学困生就更难了。听不懂,还得一直坚持。被老师家长批评训斥,还得每天按时到校,这得多强大的内心啊!
平日里,就几多感慨怜惜,哪怕有时候被气得无语,也总是心怀悲悯。何况期末了,考试了,又没作业了。抓紧时间再复习固然也有需要,但学生个体差异较大,也不能统一标准要求。所以,最适宜的做法就是自由安排。这一举动,竟然让学生感慨老师变了,且大受欢迎。
想起林清玄的话:“具有柔软心的人,即使面对的是草木,也能将心比心,也能与草木至诚地相见。”有了柔软心,就让换位思考成为可能,而一旦站在对方的视角去看问题,所有的矛盾就都有了化解的可能。
当然,“柔软心并不是和稀泥一样的泥巴,柔软心是有着包容的见地,它超越一切、包容一切。”
而做老师的,是否也该适时地多一份包容呢?
我认为是应该的。于是,修炼一颗柔软心,就显得很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