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为什么要有感而发?
写作,是用文字表达自己的一个过程,所以需要熟练掌握和运用文字,但是问题来了:为什么会出现明明认识很多字,读过很多书,平时也能说,就是写出来的作文却不能令人满意呢?
我们从一段富有禅意的故事来感受一下。
在《六祖坛经》中有这样的记载:无尽藏尼对六祖慧能说:“我研读《涅盘经》多年,劫仍有许多不解之处,希望能得到指教。”慧能对她说:“我不识字,请你把经读给我听,这样我或许可以帮你解决一些问题。”无尽藏尼笑道:“你连字都不识,怎谈得上解释经典呢?”慧能对她说:“真理是与文字无关的,真理好象天上的明月,而文字只是指月的手指,手指可以指出明月的所在,但手指并不就是明月,看月也不一定必须透过手指,不是这样吗?”于是无尽藏尼就把经读给了慧能听,慧能一句一句地给她解释,没有一点不合经文的原义。
写作的过程,其实是我们把内心世界转化成文字,借用文字与读者沟通,进一步使读到文字的人产生相应感受和回应的过程。
所以看一段文字是否能让读者产生“感应”才是衡量的尺度,而不是一味根据字数多少、是否实现老师模式化的要求来判断。
文字艺术如此,绘画艺术如此,音乐舞蹈艺术也是如此。艺术的价值在于对人思想心灵的影响,如果没有了真情实感,艺术也就变成了一张“画皮”。
所以,有感而发,是学会写作的基本要求。
那么,怎样培养这种感应能力?
两个途径可以实现。
第一个途径,就是增强体验生活,丰富内心感悟。
陆游曾说过:“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人内心的感受正是来自对天地事、对大自然和物的思考感悟。
第二种途径,就是培养一个习惯,一个记日记和写书信的习惯。有了这个习惯,日积月累,自然有了感悟生活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动手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所以,如果问我什么样的人能学有所成,那就是能主动与自然、他人和自己产生积极感应,能坚持动手训练者。
写作,不需要很多,只要学会有感而发,他就会渐渐有了通过文字与他人产生感应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