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逆向法,也就是采用一种与常规、大众不同的思路来思考问题,从而获得新颖的见解观点和结论。
这种思维要求我们摆脱从众心理,增强我们思考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昨天所提到的因果逆向法主要是从理性科学角度分析,今天这个方法我们试着从文学的角度分析一下。
众所周知,牛郎与织女七夕相会,文人墨客歌咏作品数不胜数。多数文人的态度都是为两人长期分离,一年仅一次见面机会而遗憾。但是,偏有宋代词人秦观一反常态,写下了《鹊桥仙·七夕》结尾处笔锋一转,写下了“两情若在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新颖观点,顿使此诗脱颖而出。
还有那句刘禹锡的那首《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着实的是颠覆了大家对秋的描写。在众多描写秋景的诗词中可谓是让大家耳目一新,印象深刻。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总之,观点的逆向便是故意与大家不同的一种思维方式。不过大家要注意一下,我们昨天所强调的是因果的颠倒,我们今天强调的思维。大家不要混淆。观点的逆向能够另我们的文章能够出语不凡,令人刮目相看。但大家一定要注意,我们并不能盲目的追求与众不同,新的观点也一定要有一定的逻辑,要能够自圆其说,使人信服。
其实,这种方法很简单,我们可以经常有意识的练习一下。对已有的大家认为的固有观点提出疑问,。自己想办法进行解释辩驳,长久下来,必然能够获得自己独特角度的思考方式的。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跟我私下多聊。怎样训练自己的思维方式,以便文章能够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