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的时候,我刚初三毕业,还是个乳臭未乾的孩子,从未想过结婚的事情,可是张幼仪在15岁的时候就被迫辍学完成父母的包办婚姻,嫁给了徐志摩。不禁唏嘘,在以前那个年代管你成年还是未成年,本着“媒妁之命,受之于父母”这种毫无自由毫无爱的结婚战略就仓促完成了人生大事。徐志摩第一次看她照片的时候,一脸嫌弃,嘴角往下一撇说:“乡下土包子!” 婚后也没正眼看过张幼仪。18岁,她为徐志摩生下长子徐积锴,22岁产下次子彼得(徐德生)后被徐志摩逼着离婚,25岁饱尝丧子之痛(次子得腹膜炎去世),截止到25岁的张幼仪是可怜的,遭遇了人生最沉重的怆痛,人生最晦暗的时光,犹如一只恶魔怪兽像她拳打脚踢,重重地把她压到谷底。
最没心没肺的是:徐志摩与林徽因坠入情网,无暇顾及张幼仪,一听说张幼仪怀孕了便说:“赶快打掉。”那年月打胎是危险的,张幼仪说:“可是我听说有人因为打胎死掉的!”徐志摩冷冰冰地说:“还有人因为坐火车死掉的呢,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
离婚之后张幼仪去了德国,入裴斯塔洛齐学院攻读幼儿教育,1927年在东吴大学教授德文,1928年担任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副总裁、云裳服装公司总经理。人生为她关上了婚姻大门,却打开了事业的窗口,她在金融业屡创佳绩,股票市场出手不凡,创立的云裳服装公司还成为了上海最高端、生意最兴隆的时尚汇集地,陆小曼、唐瑛等当时的名媛都在那儿做衣服。1953年,独自完成上孝父母、下抚儿子的职责,一名叫苏纪之的医生向她求婚,终于幸福地过完下半辈子。
这大概就是张幼仪的一生。后来,张幼仪在自述中说到:自己的人生一分为二,“去德国前”和“去德国后”。去德国前,面对徐志摩的冷漠委曲求全,害怕做错事,害怕得不到丈夫的爱,害怕离婚,总之是各种怕,最后还经历了离婚丧子之痛。去德国后,转身成为铿锵玫瑰,就算风雨狂暴,她无所畏惧,很快开创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精彩,渗透出一种剽悍。剽悍的人生都有一个重要的分界点,而这个分界点往往带有巨大的杀伤力。张幼仪的分界点“去德国前”和“去德国后”其实就是“离婚前”和“离婚后”,离婚的伤痛能让人清醒,也能让人“变丧”,而她则是前者。
治愈:
糟糕的婚姻可怕吗?它不过像一所学校,你在其中经历了最钻心的疼痛、最委屈的磨炼、最坚韧的忍耐、最蚀骨的寂寞、最无望的等待。正如孟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以这样饱经考验的心面对未来,还有过不去的坎吗?最怕永远面对的是过去,背朝的是未来。
不管你是谁,长大成年了,就会活在人际交往的社会里,你的生活是社会关系各种建议的综合,三姑六婆七姑八婶说你该结婚了,爸妈问你咋还不谈恋爱,亲朋好友也当起了月老……但是,你的人生永远不在别人嘴里,学会自动屏蔽掉一些建议吧!婚姻对于任何一个人而言可能都会是一个重要的分界点,所以,希望你能在年轻的时候认真地生活,认真挑选一个能与你携手到老的那个ta,有一天你结婚了,我想看到的是你一脸幸福,而不是大呼一口气像完成了一个任务一样。
今天翻开手机,打开“有书共读”,里面说默念你心里最纠结的问题,5秒后点击提问,就会给你揭示答案,我得到的答案是:“惧怕未来,留念过去,唯独忘了活在当下。”是啊,确实如此,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样?希望我的文字能给你带来一丁点的思考,先写到这,我要去“活在当下”,做我的事情去了,下次再与你文字相遇!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