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写作的目的大抵可以分为两类,写作门槛也因此变得不同。
第一类,随想写作,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不需要考虑读者。即私人写作,为了满足自身的情感表达需求。
这类写作的门槛很低,只要自己能看懂就行。哪怕自己写的自己看不懂,也没关系。情感已经在写作时抒发出来,写作出来的东西反而成为次要的。
第二类,就比较宽泛了,可以大致形容为公众写作。并且公众写作,还需要进行更细致的分化。
我在此进行不太恰当的分类细化:
1、任务写作:不是自己想写,而是被布置的任务,为了满足别人的需求。比如学生作文和工作时的各种报告文书。
任务写作的门槛不高也不低,一般会有通用的标准,以便让不同的人可以完成相同的任务目标。可以理解为筛选机制,并且可以手动调节门槛(标准)的位置。
2、商业写作:写作是为了赚钱,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往往需要创作卖点或者跟风卖点,以便适应读者需求的变化。比如销量榜上的作品,很快上榜又很快下榜,就是典型的商业写作产生的作品。
商业写作的门槛很高,因为特定喜好范围内的读者是有限的,这相当于存量市场的竞争,你多卖一点,别人就会少卖一点。
3、非商业写作:这不是说非商业写作不赚钱,而是赚钱为次要目标,首要目标是为了满足自身的一些需求,其次才是满足读者的需求。
非商业写作的门槛,我认为会比商业写作更高一些。这类写作通常会以传播思想和文化为目标,以达成对商业写作的降维打击。比如鲁迅先生的作品,就是非商业写作。
对于第一类的随想写作,我的看法是自己开心就好,不需要存在顾虑。存在顾虑去写,反而写不出自己想写的东西,不如不写。
对于第二类的公众写作,重点在于商业写作和非商业写作面对的都是读者,不再是自己的自娱自乐。需要收敛自身的需求表达,去满足读者的需求。
可以这样来形容,公众写作就相当于厨师炒菜,商业写作是标准菜谱制作的菜品,非商业写作是厨师创作的特色菜。商业写作与非商业写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和互相转化的可能性。
核心点是读者,是吃菜的顾客,合不合口味是最重要的事。滥竽充数的作品,迟早会被淘汰。这其实证明了公众写作的门槛并不低。
不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就是读者愿意看的,要抓住读者的眼球,通过各种方式持续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在此要申明公众写作的底线,要合情合理合法。我很喜欢一句话:一个人自由的边界,是不触犯别人的自由。
私人写作,想怎么写都行。但是公众写作不行,需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公众写作是一个物件,需要读者愿意购买,才有价值。这对写作者的要求是:条理清晰,言之有物,有平坦有曲折,苦味中略有回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