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年1月22日 周六
日更的第 14 / 365天
你好呀,我是文雯。
你的伴读伴学闺蜜。
今天是读《吴军 阅读与写作讲义》的第7天。
今天主要是复盘总结一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正如这本书的副标题,这本书帮助我们构建理解他人,表达自我的能力。
而阅读与写作是一种帮助我们理解他人,表达自我的底层通用能力,这也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作者吴军
他是硅谷投资人,人工智能、语音识别和互联网搜索专家,畅销书作家。
得到App课程主理人,开设有“硅谷来信”“数学通识50讲”“科技史纲60讲”等专栏和课程。
著有《浪潮之巅》《数学之美》《文明之光》《硅谷之谜》《见识》《格局》《态度》等十余部畅销书,作品多次获得包括文津图书奖、中国好书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在内的图书大奖。
本书,吴军老师针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面临的障碍,以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总结出了一套关于阅读和写作的理论和方法。
比如,
如何突破阅读的瓶颈,
如何通过阅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如何突破害怕写和不知从何写起的障碍,
......
吴军老师说:
如果一辈子只学一门课,那就应该是语文。
在书的一开始,老师就普及了近年来颇为流行的【大语文】的核心是理解他人,表达自己。
想要学好语文,可以从这3个维度出发。这3个维度分别是:读和写、听和说、观察和视觉表达。
说到【听、说、读、写】这4个字,一直贯穿于我们整个的学习生涯。这4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非常的困难。
想一想,现在的你是不是还为此焦头烂额,还在拼命的学习阅读、写作、听和说的方法和技巧。
从小到大,方法类的东西学得太多了,而我们缺少的往往不是方法和技巧,而是真正的沉下心来的践行。
接下来,我将通过以下3部分和你分享吴军老师在读和写、听和说、观察和视觉表达这3个维度给到我们的方法和技巧。
1、阅读的意义:理解他人
2、写作的核心:表达自我
3、会听能说的秘密
- 01 -
阅读的意义:理解他人
01、阅读的3个层次
第1个层次:读出作品本身的含义
说起阅读,只要能识字就能阅读。
而【读】要包括理解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理解作者,理解外部世界,理解内存的文化和人性,这些是层层递进的。
所以能阅读,并等于阅读理解能力就能过关。
什么是阅读理解?
它是人类通过书面语言学习新知识的途径 。
站在作者的角度看,他们要把客观的知识或自己的主观想法,用读者熟悉的概念讲清楚。
要想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作者在描述一个对象、一个观点或是想法进,要遵循从熟知到未知的方向,而不能反过来。
为了进一步让读者理解新概念,还需要从很多的维度 ,很多的层次进行描述 。比如,当描述一个圆柱体时,可以说从一个方向看过去是圆形,从另一个方向看过去是长方形。
站在读者的角度看,要想做好阅读理解,就得站到作者的角度去思考,在脑海里把一个个侧面,一层又一层的意思复原成一个完整的形象。
因此,读懂作者的意思,是阅读。完成形象的重构,是理解。
要想做好阅读理解,先要训练自己有意识地进行阅读。
在读的时候,你要想到,作者如果想有效地传达出自己的想法,需要提供哪些内容因素呢?
通常会归纳为6大要素,即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发生【什么事情】(what),发展【怎么回事】(how),结果【为什么,回答疑问,给出结论】(why)。
这就是【5w1h】法,帮助你读出作品本身的含义。
在阅读时,可以有意识的来回答这几个问题。
除此之外,在阅读文学了作品时,除了要关注人物和情节,还需要去关注这5个要素,即结构、描写手法,比喻、用词用语、语气来理解作品。
说到结构,好的作品,一定是结构清晰的,以便引导读者跟着自己的思路走。
行文的结构基本上就那么几种,比如,以时间为线索,以矛盾冲突为线索,用一个微观细节映射一个宏大的事件等。
不仅在阅读时要把握文章的结构,在写作时,也应该先考虑结构,再写细节内容 ,而不是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
说到描写手法,这篇文章是写景、写情、叙事还是寓情于景?
说到比喻,可以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 陌生的东西。学习这些修辞手法最好的办法,就是读经典了。
了解到这5个因素,就更容易读懂作品了。
这是读书的第1个层次,读出作品本身的含义。
第2个层次:读人,通过阅读,读懂作者的内心 。
从读者的角度来说,能够通过书中的内容反推出作者是什么样的人,才算读懂了一本书。
书中的主人公其实都是作者自己民。他们将小说中的人物塑造成特定的式样,并不是想编一个故事让我们在茶余饭后挤出两滴泪水,也不是想通过情节牵引我们的好奇心,而是想告诉我们,他们所处的世界以及他们希望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我们每个人都有想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需求,也有对事情发表看法的想法,学会通过阅读作品了解作者的内心,也就掌握了清楚表达自己内心的技巧,写出来的内容也会很容易记得读者的共鸣。
第3个层次:读出作者所在的那个时代
对于同一件事,同一个人,不同时代的作者写出来是不一样的。
比如,同样是苏联人写的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日瓦戈医生》的讲法完全不同。
读书,可以让我们读懂人,读懂时代,了解历史和社会。
反过来,了解历史、时代、一个国家的艺术和文化,也有助于我们提升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02、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书很多,时间却有限,而我们能做的就只有提高阅读速度 。
提高阅读速度,要做到有意识的阅读,提高对文章结构和有用信息的敏感度。
书中分享了3种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第1,调整书本的位置。
我们阅读的有效视角只有1度,因此快速阅读时,不要把书拿得太近。只要养成把书拿远一些的习惯,阅读速度就可以提高30%。
第2,学会用语音辅助阅读。
快速阅读的关键在于脑和眼的配合,而语音是帮助眼和脑同步的辅助工具。
这里的用语音辅助阅读,不是真的读出来,而是用默读的节奏来控制眼睛扫描的速度 。
经过练习 ,再看到熟悉的词组时,可能默读了前两个字,整个词组就识别完了,眼睛一扫就直接跳到下一个词组了。
第3,遇见了不认识的字,不要停,跳过去。
阅读速度,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训练的一个技能。
平时,你可以每天练习 10分钟的快速阅读 。
03、阅读要分层,兼顾广度和深度
提高了阅读速度后,并非所有内容都要同等对待,都要花相同的时间来阅读。
阅读要分层,要兼顾广度和深度,这样才能更有效地通过阅读获取知识。
这也是那些擅长读书,读了很多书,且知识体系非常完备的学者们通常采用的做法。
吴军老师把书分为3类,
第一类是供浏览的书,也就是你可以快速翻翻,大致了解一下内容的书。
目的是为了增加阅读量。
一目十行、囫囵吞枣是没有意义的,吴军的做法是“跳着读,变速读”--开始读的很仔细,中间有些章节跳过去;或者每章的头尾读得很仔细,中间快速浏览一下。
第二类是需要细读或者精读的书,需要逐句读完。
这类书,需要一边读,一边划重点;有时还会对重点内容建引索,以便将来写作需要时可以找到。
第三类是需要典藏的书。
比如参考书,时不时会用到;
比如经典著作,需要品读。
具体的做法就是:
对于典藏的的书,需要深度,不断反复阅读,
有助于建立自己的知识图谱的书,需要细读;
用于扩大视野的书,可以随便翻翻浏览。
04、用阅读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
对于成年人的学习成长来说,最重要的是先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什么是知识体系?
通俗的来说,就是把一些零碎的、分散的、相对独立的知识概念或观点加以整合,形成具有一定联系的知识系统。
而通过阅读建立知识体系,只是其中的一个途径。
也是吴军老师认为最高效的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
如何用阅读来构建知识体系,需要分3步走。
第1步,从阅读“正统”文献或作品开始。
所谓的“正统”,是指在某个领域或行业被主流认可的。
这些“正统”的东西,提供了一个基准线,以后的阅读,都是在基准线上做修改。
如果你想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并且有时间,有能力,第一步应该是读教科书,尤其是中美两国普遍采用的教科书。
比如,你想学物理学,就可以从牛顿的经典力学,麦克斯韦的电学方程等 人的热力学理论就是正统。
第2步,阅读权威的综述文章。
综述文章,基本上会把一个领域最近10年的成就都概括介绍了。
想了解各个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综述类文章。
比如,科学领域的《科学》杂志。
第3步,读一些有趣的专著。
当我们读了正统的文章和作品,也看了很多权威的综述文章,就可以迈出构建知识体系的第3步了,也就是读一些有趣的专著。
比如,你对历史感兴趣,你就可以读一些非常好的通俗读物,如《人类简史》,《丝绸之路》等。
这样,我们在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时,自己的阅读品味就比较的高了。
在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最重要的要去应用所学知识。
构建知识体系需要的是深度阅读。
即把一本书读透,用它的内容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认知框架。
比如 ,读教科书,最好的最法是,把整本书的要点按照一个线索整理出来,用这个做为你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建立知识体系的一个框架。
然后,再根据实际的情况,补充内容。
- 02 -
写作的核心:表达自我
写作的目的在于表达自己。
01、从害怕写到天天想写的5个步骤
每个人都希望成为写作的高手,如何让自己从害怕写到天天想写呢?
书中吴军老师分享了5个步骤,
第一步,随便找一个新鲜有趣的题材开始写。
在这个阶段写的是好是坏并不重要,只要写就行。
任何一个让你感觉“原来如此”或者“原来不过如此”的见闻都是很好的写作题材
第二步,突出主题。
写东西最重要的就是要突出主题,就是让别人第一眼就可以看出你写的是什么。
第三步,形成具有动感的故事。
说到故事的话,之前我们已经读了很多写故事的方法,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刻意去练习,
吴军老师的具体做法是,
首先,你要有一个整体的看法,态度,这是轮廓。
然后,要有支持他的证据,这是细节。
最后,这些细节不能以清单的方式罗列出来而要根据一条条线索展开。
第四步,让读者产生共鸣。
其实写作往往都是有一些现实的目的,想要达到写作的目的,挑选素材十分的重要。
如果素材无助于达成目的,那么你再喜欢也没有用。
为了让读者产生共鸣,写作的时候还要看读者是谁,我们要以读者的认知体系为前提,做到有的放矢。
第五步,形成自己的风格
写作最初一般都是模仿,学习一些现成的风格,以此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但最终的目的是要形成自己的风格。
想要形成自己的风格,可能需要我们去了解很多人的风格。
一旦固定了风格,这样便无形中给自己打上了标签,慢慢的就会形成自己的品牌。
以上5个步骤,可以说是写作训练的总纲。
这是一个持续进阶的过程 。
我们完全可以按这5个步骤来训练自己,一步步的做到。
02、爆款文章的标准
吴军老师说,任何时候内容都比形式重要。
在博客年代,吴军老师写出很多爆款的博文,他总结出了,写出爆款文章的方法:
首先就是你选题要好,这是写作成功第一步。
其次就是内容真实,有独特性,这是成功的第二步。
最后是材料组织的好,用大家看得懂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是成功的第三步。
完全认同老师的观点。
在读了上本书《学会写作》后,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方法、道理都基本相同。
最主要的是要去做。
最简单的开始就是从写朋友圈开始。
03、让文章更有魅力的写作技巧
书中吴军老师分享了5个高级的写作技巧,一旦掌握这5个技巧,就能让你的文章更加出彩。
第1, 学会设置悬念
悬念可以存在于任何体裁的文章中。此言一点不虚。
你可能会有疑问:悬念不是一般都在小说中出现吗?
其实,凡是吸引人的作品,都有一些悬念,包括科技论文。
吴军一直推崇沃森和克里克关于DNA双螺旋结构的论文。
这是一篇获得诺贝尔奖的论文,篇幅一共不到一页半的A4纸,却提出悬念,又解开谜团。
论文一开始,他们就设了一个谜,让人马上就想知道谜底。然后,他们给读者排除了一些可能性,最后揭晓答案。为了使结论有说服力,他们还给出了补充证据。
读完后,不由得慨叹:大师就是大师啊。
比较常见的悬念有期望式悬念、突发式悬念等。
第2, 有张有驰
一个好的叙事作品是有张有弛,悬念和平和的叙事交谈出现。有时可以把读者的胃口吊起来,要适当地舒缓情绪,让读者有喘息的机会,为了下一步的紧张做精力上准备。比如,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就是一个很好范例。
书中主要人物有三十多个,如果一个个写会显得很松散,但如果作为一个整体来写,大家读起来又会很累。于是,作者施耐庵将全书分成了几个“十回”,比如
讲述林冲和鲁智深故事的“林十回”、“杨十回”“武十回”等。每个十回里都有高潮迭起的故事,但高潮过后,作者通过优美的文字让大家休息。
我们平常写文章,做报告也可以用上这个技巧,因为人很难集中精力超过五分钟,所以,当读者和听众的精神集中了五分钟之后,一定要让大家放松一下。
第3, 管中窥豹
指的是通过一个细节、一个侧面,一个人物甚至是一件小事把全景讲清楚。
比如,
电影《阿甘正传》和余华的小说《活着》,都是通过一个小人物,描绘了一个大时代。
第4, 点睛之笔
一部优秀的作品,通常需要点睛之笔,可以起到升华主题之功效。
比如,
《岳阳楼记》这篇文章,可能大部分人已经背不下来了,但是它里面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大家都记住了。
警句名言,现在人们常说的“金句”,都有警示和激励的意味,能启发读者思考。
你如果想写出这样的点睛之笔,需要做到:
一是要善于总结文章的内容,最好用一句带有“标志性”的话把自己想要说的内容总结出来。
比如,
在《智能时代》中,吴军总结了一句话:未来社会首先受益的人可能只占人口的2%”,这句话一下子就能引起读者的注意。
二是要考虑读者的心理和知识背景,考虑说什么话能让他们有所触动,最好是替他们找到一解码器话,把他们思考了很久,但是想不透彻的疑问一下点清楚。
比如,巴菲特说:垃圾资产总有一天会变成名副其实的垃圾。
这句话就回答了投资时能否捡便宜货的疑问。
第5,反讽手法
吴军老师说,在任何时候,写东西都不能抱有怨气,不能抱有吵架的心态,哪怕自己不再不高兴也一样。
如果你想表达自己的不满甚至是愤恨的心情,可以用反讽手法,在语言上就是“说反话”。
以上这5个写作技巧,就可以让你写的文章更加出彩有魅力。
当然,这些写作技巧,不可能一下子完全掌握,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你可以一次使用一个或两个,越用越熟练,到时便可以随意组合了。
04、日常写作之日记和评论
关于写日记
吴军老师说,我们可以通过写日记提升写作能力。
具体要怎么做呢?
要想提升写作能力,日记的目的性需要很明确。也就是说你在每天动笔之前,要搞清楚写什么和不写什么,这比怎么写更重要。
书中总结了3类非常值得写的日记类型。
一类是工作日记。
工作日记的作用对于个人来说是帮助自己总结得失最好的工具。
写工作日记,即是为了让自己同样的错误不犯两遍,更是为了不断的积累成功的经验。
工作日记写什么内容呢?
比如说,你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些问题,然后卡在那里了,可能我们要从多方面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那工作日记就可以写一下你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解决的办法是什么 ,这样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就能节省很多的时间。
比如说,你还可以记录一些技能步骤。比如,你用PS把一张照片处理得很漂亮,那这个处理的步骤就可以尝试着记录下来。
第二类是读书心得和收获。
吴军老师在讲阅读时,说到希望通过阅读获得3个层次的收获:对全书轮廓的了解,对书中一些细节或知识点的了解,以及对作者写技巧和手法的了解。
你需要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将它们变成自己的东西。
第三类是对自己特殊经历,特别是失败的经历的感受,以防自己好了伤疤忘了痛。
明确了日记写什么,接下来再来看一下如何写?
第一,要过滤出哪些内容值得写
每天值得写的事可以是读书的收获,可以是自己经历的好事或是坏事,也可以是自己的想法。
如果你觉得值得写的内容太多,那么,就给自己半个小时时间,写下最重要的。
要注意,每天的题材可以变,但是只写一件事这个原则不能变。
在写日记的时候,要有一定的仪式感 ,要努力做到表达清晰,行文流畅,用词准确。
第二,带着目的写,每周做总结。
第三,日记要真实。
是你自己的真情实感 。
任何人,只要坚持每天写一点,刻意练习,使用学到的技巧,并时不时回过头来审视自己有没有进步,经过半年到1年的时间,写作能力就会有所提升。
关于写评论
说到写评论,第1个想到的就是书评、影评之类的。
什么是好的评论呢?
吴军老师认为,好的评论应该针对性强,视角独特,客观公正,令人信服。
所谓的针对性强,是指在写评论的前,要非常清楚是写给谁看的。
针对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写法。
就比如,写书的推荐序和写书评,写法是完全不一样的。
推荐序需要尽可能全面的概括这本书的内容、风格和特点,让读者看了推荐序就知道这本书讲的是什么,好在哪里。
而写书评,主要是谈自己的感受,特别是自己对书独到的看法。
往往我们接触最多的就是比如如何写好书评或是对某个人的具体的看法这类的评论。
那要如何写好呢?
第1,要有自己独特的视角。
写评论时,要以被评论对象的事实为依据。
一个评论要有你自己的主观看法和想法。
第2,要看到被评论对象的独特之处,特别是其他观察者看不到的地方。
就是从一般人看不到但又非常重要的地方入手。
第3,非凡的结论要有非凡的证据。
要有证据论证你的结论。
第4,要谨记三七分配原则。
用30%的篇幅描述轮廓,用70%的篇幅写一个侧面 。
最后,尽量不要发表一些负面的评论。
以上就是日记和评论的写法。
大家不妨从此时开始,每天写一篇日记。每当看一部电影或是看一本书后,写一篇影评或是书评。
阅读和写作是分不开的,阅读的质量决定了写作的质量。
想要真正的提升写作水平,需要多读那些经典的著作,那些经过上百年甚至上千年,被各种人筛选后留下来的经典作品。
写作是需要大量的练习的。
你可以把动作分解一下,分3个阶段完成。
第1个阶段,把写作当成发朋友圈,看看如何发生让朋友们点赞的生活记录。
第2个阶段,把写作当成盖房子,将注意力放在文章的结构和行文的逻辑上。
第3个阶段 ,把写作当做工艺品,争取做到巧夺天工。
- 03 -
会听能说的秘密
01、如何通过听,高效、高质的接收信息
随着内容形式的多种多样,我们很多的人都会通过听来获取信息。
比如,听书,听课、听讲座、听报告等等。
听已成为我们获取信息最重要的渠道之一。
想想自己,是不是在路上,做家务、做饭中都会随时随地的打开喜马拉雅听听书,听听节目。
那怎样才能通过听高效的、高质的接收信息呢?
第1,要做一个有效率的听众,自己要有所准备。
比如,去听一门线下课,你可以提前先来预习一下,了解分享的主题 。
第2,通过预习,要预判重点和关键点。
听课,听演讲,甚至是看电影,都要抓住那些重点和关键节点。
重点是说话人想传递的主要信息;
关键节点是报告中所有结论都绕不过去的环节,没有听懂关键节点,就听不懂后面的内容。
比如,去听一本书时,你可以打开豆瓣简单的了解一下这本书,然后预设一些问题,有针对性的听。
要学会主动的听。
第3,适当作笔记。
记笔记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记录下自己非常有感悟的重要之处,另一个方面是记录下不懂的地方,特别是接下来要问的问题。
通过问问题来解决自己不懂的地方。
要学会有目的的记录。
第4,通过提问搞懂没有听懂的问题。
第5,找出报告者打马虎眼的地方 。
通过互动交流来解决发现的问题。
以上就是吴军老师给到我们的关于听的方法。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做一名主动的听众。
02、如何说,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这要求我们,在说之前,要明确一件事情,就是无论讲什么怎么讲,都要以对方接收到自己的信息为目标。
达不到这个目标,讲得再精彩也没有意义。
为了提升说的效果,需要从讲话人自身以及听讲人角度这两个方向刻意训练自己。
首先,站在讲话人的角度来讲,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讲什么,不讲什么 。
哪怕听众只有一个人,也要目的明确。当面对大众时,讲的内容也要有明确的主题,主题之下要有清晰的侧重点。
吴军老师总结了“四讲四不讲”原则。
第1,最重要的主题讲,其余的都不讲
不要试图一次讲很多的内容。
一次只应该也只能讲一个主题 。
要做到这一点,你可以在讲之前,把想讲的内容更一个清单,然后删除次要的内容,删到不能再删为止。
第2,能讲清楚的讲,讲不清楚或者太花时间的不讲
永远不要花时间试图在有限的时间里,讲那些需要花很时间解释且容易引起听众疑问的结果。
在这个世界上,并非你做了一件很牛的事情,告诉大家,别人就会觉得你牛,而是大家明白了你的贡献,并且对此毫无异议,才会觉得你牛,即使那个贡献看上去不是很大。
第3,自己的独到之处讲,别人都有的东西不讲
第4,对自己和对方有利的话讲,对自己和对方没有好处的话不讲。
站在听众的角度,再看一下如何说。
第1,说要有对象感。
讲话一定要看对象。
不是有句话: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就是这个意思。
永远要用对方懂的事情和概念去解释和形容新的事物 ,不能用只有自己懂的概念去解释别人听不懂的事物 ,因为自己懂的东西,别人未必懂。
而且要学会口语化表达,不要总说一些专业术语。
第2,要有吸引力
怎么说才能有吸引力呢?讲故事、类比和对比是最简单的增加说话吸引力的方法。
第3,要有节奏感
人脑接收信息有带宽的限制,讲得太快,听众其实跟不上的。
这里的快,不是指语速快,而是指短时间里传递给听众的信息量太大。
在表达时,可以讲一些重复的话。
所谓的重复的话,不是简单地把说过的话再一字不落的重复一遍,而是换一个角度 ,用另一种表述再说一遍,特别 是一些重要的,关键性的内容。
在表达时,要注重节奏,这里的节奏不仅是指传递信息快慢的节奏,还包含抓住听众注意力。
讲任何事情都要像写小说一样,在前面要预设一些后面的场景。
在讲话的时候,刻意留一些悬念,引起听众的好奇甚至是提问,再以解答疑惑的方式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对方就会觉得是自己挖掘到的信息,而不是被灌输的。
你可以在演讲之前,预判一下听众可能会问什么问题,并做好回答的准备,也可以刻意的引导听众提问。
以上就是一些说的技巧。
03、让表达效果最大化
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做好内容的再呈现都是非常必要的。
比如,公众号上的文章,你的排版很重要。
在演讲时,你可以借助PPT呈现重要内容。
无论是排版还是PPT设计,都要遵行3个原则,简约美观、结构清晰,重点突出的原则。
以上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读和写、听和说、观察和视觉表达,这些能力,即能帮助我们更好理解他人,表达自己,也是我们探索世界的重要手段,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贯穿我们整个学习阶段。
这也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加刻意练习,这样才能学好语文。
不仅仅是你,还有我们的孩子。
最后,分享书里很喜欢的一句话:
人要想成为社会精英,首先要在精神上成为精英,这样才能以精英的方式思考,以主人的态度做事,才能超出常人。
与你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