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的老师把自己置身于他正在教的科目之外——在此过程中,也远离了学生。
而好老师则在生活中将自己、教学科目和学生联合起来。他们能够将自己、所教学科和他们的学生编织成复杂的联系网,以便学生能够学会去编织一个他们自己的世界。好老师形成的联合不在于他们的方法,而在于他们的心灵——这里的心灵是取它古代的含义,是人类自身中整合智能、情感、精神和意志的所在。
从文中摘录了对两种类型老师的描述,看看自己属于哪一类型。
我工作的前20年,我真算不上是好老师,但也不是帕尔默说的那种不好的老师,应该是介乎两者之间吧。在乡村小学教书,不读书,不懂教书,最成功的教学就是模仿优秀教师上课,误打误撞参加赛课还获得了几个小奖,但那是对教材的解读,对课堂的把握真的是懵懵懂懂,除了模仿优秀教师的样子,根本达不到那个深度。一直还纳闷儿:为什么特级教师的教案让我上起课来就达不到那个效果呢?
早早地就跟着周围的人混日子,糊退休,等着养老,浑浑噩噩过了几十年,真的是既误人了子弟,又虚度了年华。想想真的是惭愧啊!
摸爬滚打,靠着点在教学上的成绩,就抱着“教而优则仕”的想法,在学校混个中层吧,混着混着,感觉有希望再往上升一升吧,因为跟我老实的老爸一样,不愿意跟领导打交道,一直在中层位置上徘徊不前。
好不容易遇到一位贤明的校长,推荐我我参加区教体局成立的一个学习共同体——名师协会。在组织的带领下,我才开始读书。这时,已经是我工作的第15个年头了。只知道自己读,不管读不读得懂。当时也不知道怎么写文章,就把自己读书的感受用写信的方式,跟作者对话。印象最深的就是读了阿莫纳什维利的《学校无分数三部曲》后,给A先生(私底下对阿莫纳什维利的称呼,本文中也以A先生称呼)写信,都是用手写的,记在一个笔记本上,搬了几次家,不知还能不能找到当时的那些信。那可能是我对教学,对自身认同的最粗浅的做法。
我发挥模仿专长,A先生给一年级学生写欢迎信,我也写;A先生听孩子们说悄悄话,我也跟孩子们打成一片;A先生走访学生,我也在暑假期间到所有孩子家家访;学生到校上学后,我奖励孩子的一种做法就是送孩子回家……就在我做得自得其乐时,工作发生了变动,到了一所新的学校。
刚到新学校,只是作为支教老师的身份来的,所以校长安排我带乒乓班的7个学生。作为外挂学校的乒校学生,他们不参加学校的任何活动。看着这些孩子,我心里特别难受,他们应该拥有与全校学生一样的待遇啊!于是,我自己掏钱买材料布置教室(学校不要求),我给孩子们买各种时节食品,还自己动手做给他们吃(因为这些孩子都远离父母,在我们学校附近的开沙岛乒乓球学校寄宿,在我们学校上半天文化课),为了解他们的思家之情,我创办班级虎娃电视台,请家长拍视频通过QQ发给我,我拍孩子们在学校学习、生活的视频,一起编辑制作到电视台中,在家校之间架起一座桥。我的做法,得到了乒乓班孩子家长的认可。
然而,就在我做得开心的时候,同样任教乒乓班的那些老师开始说我的不是,因为她们从来不像我这样做,所以她们几个班的孩子都喜欢我们班(乒乓班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每个班都只有几个学生),还经常来我们班跟我聊天。
我觉得,这时候的我,是自我认同,不断在自我完善着的。
可惜,担任乒乓班教学工作一个学期,第二学期时,学校有位老师辞职,一个六年级班没了班主任和语文老师,2016年3月18日,我被校长的一个电话叫到了办公室,从此,我被安排到了那个班做班主任,离开了乒乓班。孩子们跟我哭成一团,洒泪分别。几个孩子回乒校后哭得吃不下饭,家长打电话询问我什么情况。
如今,往事已翻篇,但当年的《童眼看世界》班刊的做法保留了下来,当年的虎娃电视台依旧播出,只是主播换了一茬又一茬。
后来,我遇到了新教育,遇到了新网师,遇到了吴校,遇到了紫光勇气读书会,遇到了现在的这个新的共同体,我的自我认同度越来越高,在自我完善的路上,我一直在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