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春生,你听过一本书叫《红与黑》,男人向上爬,没有错,可是要靠女人,一般没有什么好下场。”
马列文戴着黑色目镜,西装笔挺的坐在在咖啡厅一角,目无表情的看着旁边被欺负的家教老师简单,声音不大却分量极重的骂着渣男冯春生。酷爱读书的出版商马列文长的其貌不扬,但就是有那么一股儒雅清高还带有些许傲慢的气质,这种书香浸润过的灵魂仅仅靠物质基础是体现不出来的。马列文表面上虽然波澜不惊,可内心却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我于无意中刷到《不惑之旅》的小视频,被剧中大量的经典台词所吸引,被两位实力派演员陈建斌和梅婷不露痕迹的表演所折服,开启了追剧之旅。
马列文是一位出版商,本身酷爱读书,别墅的大书房里堆满了书,他还拥有几家实体书店,尽管书店不挣钱,也要开下去。简单是重庆奉节一位体制内的中学教师,为了相恋八年在北京工作的男友而辞职,谁知男友早就背信弃义另结新欢,简单正式成为一名北漂,经介绍到马列文家给其瘫痪的女儿当家教,随后的故事便由此展开。纵观全剧,剧情很老套,无非就是中年男女的家庭,情感,及道德伦理方面。人物定位简单,要么富家女看上了穷小子,要么凤凰男攀高枝,再要么就是灰姑娘和她的水晶鞋。其实我不太喜欢看电视,总觉得现在的电视剧剧情偏向玛丽苏,而中年的我显然过了小女生浪漫天真的年龄。我承认我被它吸引,除了两位主演的演技,更重要的是剧中大量来自名著里的经典台词,让我再次重温了那些读过的经典名著。
比如开篇马列文骂冯春生的话,就是引用法国作家司汤达的《红与黑》。书中的男主人公于连,为了出人头地绞尽脑汁,他没有坚持在正道上,而是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先与市长夫人勾搭,事情败露后逃到神学院,后又与侯爵的女儿有私情,从而飞黄腾达。然而多行不义必自毙,最终市长夫人的告发使得于连一怒之下,开枪击伤市长夫人而被判处死刑。当初看这本小说的时候,对于连的所作所为嗤之以鼻,对市长夫人的鬼迷心窍感到不耻与愤怒。成年的世界充满了谎言,明明有一双明亮的双眼,却甘心情愿蒙蔽于花言巧语里无法自拔,说到底还是各求所需罢了。
剧中马列文的前妻是个虚幻主义者,明明已经离了婚,却还要前夫和她过着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的日子,前夫念及夫妻一场又有间歇性躁郁症的情分上不离不弃。然而这只是道义上的,马列文如同活在地狱里,在外是商界精英,背负着出轨的骂名,生活于他简直一地鸡毛,精神上找不到共鸣之人,内心始终荒芜一片,即使有钱又怎样。马列文喜欢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而前妻喜欢《安娜·卡列宁娜》。他把与简单的相遇称之为精神上的复活,的确,简单这个人物个性还是比较鲜明的。她,善良乐观,坚强隐忍,任何时候都表现得落落大方不卑不亢,喜欢阅读,尤其喜欢读列夫托尔斯泰的书。马列文总喜欢用书上的理论来指导简单,而简单是实践主义者,可行的借鉴,行不通的不予理会。马列文用《复活》中的玛丝洛娃来暗指简单,被简单怼得无话可说;用加缪的西西弗式精神“我反抗,故我存在”鼓励简单;用苏格拉底的“没有经过理性思考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人生”等等帮助简单走出困惑。简单也非简单之人,大量的阅读功底让她可以轻松与马列文对话,从而在精神上达到共鸣。其实她的一言一行也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马列文,最终助其走出困惑,开始复活。
每个人都有困惑的时候,如何求解?俗话说三观不合的人很难走到一起,三观说大了就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说小了就是你在看书而他非但不看还冷嘲热讽,这其实就是三观不合。中年人的婚姻有多少能真正达到琴瑟和鸣举案齐眉,大多数都是为了孩子将就着继续着。就像马列文说的:“我这个年纪的人,不可能只想到自己。”即便离了婚,感情不在了,但还有女儿,还有道义,他给自己背上了沉重的道德枷锁,因此从他的脸上始终看不见来自内心真正的欢愉,偶尔露出微笑那也是为了敷衍前妻。我们女同胞们常常聊天的时候也会开玩笑的说:“要不是为了孩子,早跟他爸离了一百回了,钱自己挣,娃自己带,家务自己做,孩子她爸存在就是个摆设,还不如眼不见心不烦呢。”想必,男人们心里多多少少也会有此念头,只不过女人的嘴巴天生是用来说话的,而男人的嘴巴主要功能在于进食的。
曾经读完《安娜·卡列宁娜》时,还写了一篇读后感。其中就有同事发表不同看法,双方就此展开谈论非常有趣,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一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惑之旅》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让我们重新激起阅读的兴趣,重新去捧起纸质书,重新去闻一闻书中的墨香,重新去寻找精神上的复活。罗曼·罗兰说:“没有人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而是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所以,阅读,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我承认很多读过的书转瞬之间也许就忘了,但是不会全然忘却,当你遇见或者听见似曾相识的场面或话语时,你的内心一定会有种特别熟悉的感觉,可以让你于顷刻之间穿越回去。就像这次遇见《不惑之旅》一样,很多读过的书,很多书中的人物再次被记起,很多场景在脑海里再次浮现,欢乐的,悲伤的,麻木的,痛苦的等等交织在一起,生活本来就如此,人性从来就复杂。也许,这就是阅读的魅力吧。
《不惑之旅》算是追完了,结局当然是皆大欢喜,这符合大众心理学。因为世人总喜欢圆满,而我也不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