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晨读,为我们分享了《亲爱的卧底经济学家》这本书,作者用经济学的观点为读者解忧,看起来就像经济学领域的“解忧杂货店”。
001.
要不要办健身卡?
很多人都会有钱花出去了,就“获得”的心态,但是如同买书一样,你的购买行为只是让书本从书店转移到了你家中,而书中的内容你并没有获得。办健身卡也是一个道理,并不是你买了“健身卡”就拥有了好身材,不去锻炼,肚腩始终是肚腩,不会变成腹肌。
前年暑假期间,有家健身房因为装修,所以100块办卡可以不限次数练一个月,那时候我和朋友各办了一张,一周最少去三次,健身操瑜伽完了去跑步,跑步完了去练练器材,那时候拉我们办卡的小兄弟,觉得我们简直疯了,整天问我们,那么拼干啥。我的风格就是“把成本降到最低”,家人老是喊我“貔貅”,因为钱不轻易花,花了就要回本,所以关于健身办卡这件事,毫不含糊,花钱了就练!
002.
搬家问题:假设你在某小区里租了一间公寓,后来意外发现,在同一个小区有一间条件更好、租金更便宜的公寓,要不要搬家?
作者指出,如果产生犹豫,是因为行为经济学中的“禀赋效应”在作怪,禀赋效应,是指人们希望保留已经拥有的东西,即使它没那么好,也舍不得换掉。庆幸我的第一反应是“当然要换掉啊”。
从这里我想到了另外一个方面,同事和她的老公是大学时期校园恋爱至今,结婚还生了个可爱的儿子,既然单拎出来讲,说明这里并没有文字看起来这么美好。他们一天到晚吵架,她的老公脾气暴躁,而且平时很少照顾家庭,同事跟我们讲起家里的事,都是愤懑悲伤的,最近她怀上二胎,但是她老公不肯要,因此别无选择。我作为旁观者当然不能过多的评判什么,只是看见温柔的同事成天忧愁,我也会不开心。她说当时在校园恋爱的时候,身边就没人看好他们,不光朋友,连家人也是,但她毅然为了“爱情”,选择嫁给他,嫁给她心中的“不顾一切”。
看到这里,我隐约感觉,大概有“禀赋效应”的“责任”。“即使没那么好,也舍不得换掉。”我认为,那几年恋爱时光,和往后几十年的婚姻生活相比,孰轻孰重,其实很容易衡量。
003.
什么是完美礼物?最优的送礼策略是:最小化无谓损失,最大化情感价值。
随着身边的关系网越来越大,送礼变成了不可回避的问题,不知道其他朋友有没有存在那种需要碍于情面而送礼的情况,我至今还是有遇到过的,所以每到这个时候就会觉得为难。
最优的送礼策略也是给了我们一个启示,送礼物要走心。送礼走心了,送去了自己的情感,就是那句“礼轻情意重”。
我个人是非常喜欢收到明信片的,平时外出朋友会问想要什么手信吗?我会告诉他们,如果方便的话,给我寄明信片吧,成本价格不高,但是能收到朋友从远方寄来的明信片,透过他们的文字,感受他们那个时刻的心情,对我来说,这礼物再好不过了。
004.
家庭教育问题:孩子是理性的,他们有较高的“贴现率”,也就是更重视及时的反馈。
给孩子现实的反馈,可以让他们知道当下这一刻的行为是值得赞赏,还是应当受批评惩罚的。孩子不如成人能够对事情有一个清晰全面的理解,他们更容易着眼“此时此刻”,客观透明的政策,有利于孩子和家长的良好沟通。
005.
财产分配问题
对于此类“数学模型”我是很不擅长的,但是看过克伦佩雷尔教授的方案,觉得思路清晰了很多。对于离婚双方分割房屋的解决方案:双方各自对房子的一半价值进行报价,出价更高的那个人可以得到房子,同时支付给对方一笔钱,金额是两个报价的平均值,在博弈的过程中,让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才是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