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几天和一个同事聊天,她说她很喜欢有阅读习惯的人,所以她很喜欢我。她的逻辑是,我买了很多书,所以我一定很喜欢书,并且是个很有才华的人。她说的不对,看书不一定是因为喜欢,看书的人不一定有才华,就比如我。
其实相比于看书,我更喜欢吃和睡,我很佩服那些看一天书还能很享受的人,因为我看书需要中场休息,喝杯水上个卫生间什么的都行,长时间看书我会集中不了注意力。
有个朋友说,她能送别人任何东西却唯有书不能送,另外一个朋友更夸张些,如果你在她书上乱涂乱画是要挨打挨骂的。她们惜书的程度我一辈子都赶不上,我看完一本书做完笔记后,送给别人或卖掉都行,所以我不是个真心爱书的人。
即使我有阅读习惯,却仍然很无知,并且越看书越觉得自己无知。
尼基·斯坦顿在《沟通圣经:听说读写全方位沟通技巧》中把阅读目的分为消遣、获取信息、判断(评估书中信息,总结出自己的结论),我认真思考了一下自己的阅读目的,似乎上面三个都是,但又不全是。
经过思考后我确定,我看书是为了自救。
我是典型的内向型性格,常常觉得自己除了好脾气外什么都没有。注重细节但常常因此忽视了整体、温柔但缺乏主见、逻辑性强但容易陷入条条框框、讨厌社交(如果这也是缺点的话)、喜欢胡思乱想又很胆小。我能数出自己那么多缺点,足以证明我还很消极,这些性格特质常常让我陷入不知所措的境地。
我的习惯是出了问题自己先设法解决,不到最后关头不向外人寻求帮助,而阅读是我寻找方法的途径,所以我说它是一种自救。
当然,阅读不是唯一途径,如果你愿意,甚至不用看书就能懂得很多知识,很多我看书得来的道理,我没上过学的爷爷奶奶两三句话就能说清楚。
学习有很多方式,可以去实践,做错了自然就知道什么是对的;可以去交朋友,阅历丰富的人会教你很多道理。可我喜欢安静,喜欢一个人呆着,也喜欢胡思乱想,所以看书这种脑力活动是最适合我的学习方式。
就目前而言,这场自救很成功。我当然没有因为看书而成为很完美的人,我的缺点依然存在,只不过我学会了和它们相处。
我尝试发挥优势,放过无法改变的劣势。比如说,我原来一直认为内向是我的缺点,但通过阅读我知道,性格倾向存在我们基因里的,甚至连动物中也有内向和外向者,而且内向的动物通常活的更久,因为它们更善于观察和思考,从而总结经验规避风险。内向型性格的人就算再怎么努力变得外向,都不可能赶上真正外向型性格的人,所以最好状态是接受自己,成为最好的自己。
2.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阅读方法和习惯。
我的目的是自我提升,所以更倾向于功利化阅读,以消遣为目的的阅读少之又少。
在阅读的过程中有三点我很重视,首先,明确阅读目的——我想提升哪方面的能力;其次,主题阅读,通过一本书提升某方面的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要广泛阅读一个领域里的书籍;最后,高质量的输出,在看书的过程中,就要思考自己能不能把书中精华讲给别人听、写给别人看。
我对这三点的运用很简单:
1)对自己哪方面不满意就提升哪方面、看哪方面的书;
2)主题阅读我会关注比较靠谱的阅读类微信公众号,它们会定期更新书单,再结合豆瓣评分判断书单里的书值不值得看;
3)为了掌握一本书,每看完一本我会写一篇书评,因为书评的目的就是通过一篇文章把一本书中的精华部分传达给读者,我在绞尽脑汁写文章时,不自觉的也就提升了理解能力,也方便以后复习。
书在任何时间地点都能看,吵一点也不怕,我带上耳机放点古典音乐也能看,但有些有些小习惯在读书时是改不了的。
1)绝对不读电子书。因为没法记笔记,我看书习惯回顾前文,电子书没办法翻来翻去,这个缺点能把我急得抓耳挠腮。就算出差没带书,别无选择看了电子书,回去后我也会重买纸质版的再看一遍。
2)必须要拿一支笔。如果一本书看完一笔没动,我会觉得像是没读过,这也是我不喜欢看电子书的原因之一。
3)必须要记笔记。抽个时间把阅读时在书中写的画的统一记下来,通常是一段原文加一段自己的想法,方便写书评时直接引用。
所以读书对我而言更像一种练习,不像纯粹的爱好那样随心所欲,练习是个不断成长的过程。
但这个成长不是为了追求外在认可,而是获得自我认可。
因为技能技巧会成为你的铠甲,但真正的强大是来自于内心的。正如培根所说:读书可以铲除一切心理上的障碍,正如适当的运动能够矫治身体上某些疾病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