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释义】“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道生化万物,万物既生,就有了美与丑、好与坏、善与恶的名相。这个名相是在相对的比较下分辨出来的,这些恰恰是道的辩证内涵的具体体现。人们知道什么是美好,就懂得什么才是丑恶。如果天下人都执着于“美”,那么“美”就不是原始的、初裏的、自然的、朴质的,而是刻意的、雕球的、有为的,相比无为自然的美,就变得相形见绌了。另一层意思也就是说美的东西它也会转化为丑的,变成恶的、不好的东西,善的也会变成不善的,因为事物是不断转化的,一切都要遵行道法自然的原则。
“故有无相生”,“有”与“无”是相依相存,相互产生的。如同平地建起一栋房子,它只有在无房的空地上才可能拔地而起,如果没有“无”的空间,又怎能体现“有”的功用呢?所以说“有无相生”,有是生于无的,无同样也生于有,相互转化,生生不息。
“难易相成”,困难与容易,它们也是相互形成的。就修行者而言,完成大的成就当然是难的。但是,只要用心认真去做,就能化难为易,经年累月,其功必成。
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长与短相互比量,高与下相互对照,音与声相互和谐,前与后相互眼随。世间任何事物,总是一分为二,体现为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彼此相对。修行者应当知晓,这种相对,源自于事物之间对比性,明自了事物之间的相对性,进而遵道而行,才是应有的修为。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侍,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因此,圣人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从不会以自我为中心,也不会突出表现自己,而是顺从于道的自然法则,教化民众,以身教代言教,做到以身作则,身先行之,这就是“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道理。“无为”是无我之为,不是消极的无作为,“无为”是依道的法则行事,不妄为。
在圣人看来,万物生发、生长、兴起是一个自然过程。圣人所为,也当效法于道,不用对万物刻意追求。如同天地之德,从不言辞,仍不辞劳作地培育着万物生长,万物长成而不据为己有,听任万物壮大而不横加干涉,促成万物长成而不居功。所谓处无为之事,不过是以道的法则行事,以不己有、不干涉、不居功不自傲的态度去处事,以达到无所不为。这样的功德如同天地之德,永不磨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