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小学时,我最喜欢收集画报挂历、以及烟盒、纸箱、纸板......纸张的匮乏,使我看到那种厚实的,正面印有明星美女,世界名画,亦或水墨山水,书法条幅......的挂历,总是如获至宝。因为它的方正,因为它背面的光滑洁白。
这些都源自于我的一个爱好——绘画。
生活在一个靠山吃山的小县城里。家家户户的生活条件都比较清贫,父亲一个人的工资仅仅只能为我们一家六口解决温饱问题。但是,我偏偏爱画画。为此,这个额外的开销从上学开始就侵占了生活的一个角落。
那时的我可以说是“笔耕不缀”了。从开始的工笔画临摹小花小草,虫鲽飞鸟,到最后的人物山水,以至于大篇幅的临摹大师们的水墨写意,不论齐白石的虾子,还是郑板桥的瘦竹,亦或徐悲鸿的奔马等等,都曾在我的笔下泼墨飞舞过。
那时的我痴迷绘画到了忘乎所以的地步,比如我忘记了自己还是学生,耗费了太多学习的时间去画去写。也让开通的父母心甘情愿为我的这个爱好付出了更多,不仅仅是经济上的。
如今想来,尽管艰苦的岁月,却有无数美好的情怀在其中。起码,我是生活在一个比较开明的家庭之中,生活在一个没有歧视的家庭中。因为父母生了我们姐妹四个,我的个性酷似男孩子,倔强耿直,敢说敢做,无拘无束,甚至有时会蛮不讲理。但是面对绘画书法时的我,却是细腻、柔情尽在其中。
如今似乎忘记了那些年月的痴爱,许是刻意的吧。
在我三岁时,父母和其他姐妹搬到了县城,我便和奶奶在小山村里相依为命。那时懵懂无知的我,奔跑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晒着自由的太阳,呼吸着纯净的空气,在蓝天白云的怀抱里长成了一朵野花,也许更似一束野草吧。
玩泥巴,骑竹马,穿溪越水,爬山撒野都是我的最爱。在农田里捉小鸟,与小山羊奔跑嬉戏,采摘蒲公英马兰花,和蜂蝶共舞……触摸着大自然的身体,畅饮着大自然的甘露,沐浴着大自然的自由,把大自然篆刻进了我的灵魂之中。
许是,这些童年的快乐都给予了我无限热爱图画的天性和灵感,我的脑海好似摄影机,把那些时光一点一点的收藏留存了下来。其实,那些美好的瞬间早已在我的生命中开成了一朵花,以至于在以后的若干年中都曾梦回童年。
记得奶奶手把手教我绣花的情景。白色的布料紧紧绷在圆的竹子花绷上,然后穿针引线,色彩绚丽的绣线在手中一上一下,精工细作,拿捏适度,才能针脚细密齐整,绣出最水灵的作品来。我最完美的作品是一朵红艳艳的牡丹花手帕,但是在数次的搬家过程中遗失了,倍加遗憾。用小布头、棉毛等缝制小娃娃小衣裤也是我最拿手的事情。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不仅仅表现在绘画之中,而是穿梭于生活的每个细微之中,这也就铸就了我追求完美的性格,以至于心理也出现“洁癖”。
那时,家里除了作业本,图画本以外,最多的就是五彩的皱纹纸,我就用它们扎花,糊灯笼,做风筝剪彩带......偶尔,偷偷把红色的皱纹纸抿在嘴上,浸湿,不一会儿就会拥有烈焰红唇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儿时的我们也不例外。
奶奶会在每年的八月十五蒸月饼,当笼屉打开的刹那,红色黄色的叶片一瓣瓣一层层张开来,一朵莲花便盛开在我们的惊喜之中,那简直就是极品啊!根本舍不得吃呢。奶奶还会用面捏出各种小动物,花虫,面人,没有芝麻点缀,就分别用小米点上眼睛,红食色描出嘴巴,花纹,用专用的箅子压出翅膀的纹路,用剪刀剪出小巧的嘴巴,羽毛,蒸熟后,更是花花绿绿,栩栩如生,令人爱不释手。再用白线把这些面食穿成一串串挂在屋檐下晾干,才给我。
而我平时就会去小溪边挖来细细的泥巴,捏出房舍,捏出小鸡,小猪,小羊......捏出栅栏,捏出锅碗瓢盆,捏出我心中的所想。
煎炸蒸煮各类面食在奶奶的手里总是色香味俱全……一段时间,我甚至以为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就是做厨师,用一双手,做出最美味,最美丽的食物。这些生活的零零碎碎都给我幼小的心里埋下了一颗一颗图画的种子。不过,也曾有人问我,我长大以后干什么?我坚定而毫不犹豫的告诉他们,我长大要做大师傅,也就是厨师。多简单的愿望啊!
五岁时跟着奶奶学厨艺,奶奶在清贫的生活里活出了一份情致,一份浪漫,奶奶用她的双手做出的不仅仅是食物。
到了上学的年龄,我回到了县城自己的家里,那些快乐和幸福便被其他新鲜的事物一点点替代了。
一年级第一节绘画课,老师让我们临摹她画在黑板上的一朵花,而我那次的作业是全班最好的,老师不但夸奖了我,还给了我九十八分,那个数字刻在脑海里至今都记忆犹新。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夸奖而改变、鼓励了我,竟然在那一刻便启开了我绘画的旅程,从此爱上了绘画,从此爱到痴迷。许是,我的骨子里早已被覆盖上了自然的色彩,涂染上了蓝天白云的颜色吧。
那时一张书桌那么大的白纸需要8分钱。用白纸画画,涂上颜色的部分就会缩水皱起来,尽管如此,对于我来说白纸依旧是奢侈品。而我也是后来到初中时,在学校参加绘画书法展览时才用买来的宣纸作画写字的。
其他的时候我就让父亲找来过期不用的废旧报表,人家不要的年画,挂历……在其背面画写。
那时我们的小城还没有电灯,等做完作业天已经黑了,就点着煤油灯画画,这是每天必须做的一件事。记得,每天不停的画,有时间就画,看到哪里有喜欢的图片都要收藏,不管是糖纸,烟盒,还是方便面袋上,画报上的,书皮上的,明信片上的,也许对于别人来说就是一张废纸而已,但对于我来说,那些有着图画的废纸就是我最好的老师,我想方设法收藏下,去揣摩去临摹。
直至最后在书店里看到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的杨柳青版的中堂画,高档轴画等画册的时候,那种心情简直就是无法表达的狂喜,爱不释手。挑了又挑,最后经过对比选了两本。那些年画里的花鸟虫鱼都成了我临摹的对象,胖娃娃观世音,弥勒佛山水,仙鹤祥云......那些轴画中的梅兰竹菊,绶带牡丹,仕女珍禽也都成了我学习之余必要临摹的范本。虽然那些画册如今是面目全非,上面跌满了斑斑点点的各色颜料,但一直都珍藏在我的书房里,一次次的搬家我都会小心的带上它们,我舍不得让它们离开我,因为这都关乎着我绘画的记忆和对梦想的憧憬。现在偶然翻翻看看,依旧那么多美好呈现在其中。
没有美术老师,图片画册就都成了我的老师,我自学自画,不论工笔白描都喜欢至极。小学时没有现在的油画棒或者水彩笔,蜡笔以外,最好的就是那种有色铅笔,颜色少且极不鲜艳,对大面积的涂染就特别费时费事了。
三年级时开始摸索着改用水粉水彩,这时学校基本已不上美术课了。但我对绘画的兴趣却是一天强似一天,父母也看到了我这方面的灵气,尽可能的提供给我充足的材料,让我自由的成长。如今想来我依旧感激不尽父母给予的最大支持,这些伟大的亲情是支持和鼓励我走下去的巨大力量,而这些的背后就是成就我快乐和幸福的源泉。
一次全校师生画展时,我临摹了一幅芭蕉美人图,是画在一张旧挂历背面的。当时小表弟看到了哭闹着非要带回他家,说这个好看的丫头是他媳妇,现在偶然提起都会让我们开心不已。
但遗憾的是,我平生以来的第一幅比较骄傲的作品学校并没有给予评奖,为什么?
后来班主任碰到母亲后问,那幅画是不是家里大人给画的?觉得不像一个三年级小孩子可以画得出的,所以学校就没有给予评奖。母亲回来后说了原因,但我心里还是有些难受,不过失落很快就被继续绘画的感觉淹没了。
没有老师的指导,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没有学过速写素描,工笔白描、国画写意都靠自己边画边积累经验,那时的我只要看到画笔颜料就特别快乐特别充实,我依恋绘画时的那种满足,那种快感。
每年元旦,同学们都要互相赠送明信片,我就用烟盒经过裁剪粘贴,镂刻画写,制作成特别的明信卡送与同学,其实我知道大家都喜欢购买的精美卡片,不过我依旧乐在其中,即便没几个人珍惜,我每年都会精雕细作几张属于我自己的卡片。
成长的岁月里,我是寂寞而孤独的,不时在奶奶和家人身边轮回,性格也变得偏执乖张,倔强孤僻,所以我就以绘画与心灵对白,以此洇散某些不如意,寄托年少轻狂的灵魂在其中。殊不知父母为了给我提供更多的绘画材料和空间,甚至三番五次的求人从外地购买。
每天都不间断的绘画、练习毛笔字、钢笔字。付出就有收获,一滴汗水一份成果。后来在每年的学校书画展中,我的绘画注定是第一,毛笔字第二,展后也势必不见了我的作品——被喜欢或凑热闹的学生“收藏”走了,每每那刻我有些懊恼更有些欣喜。也是因为绘画,我的学校生活是丰富而感性的,我想,那时的我,内心时不时会有些小骄傲的,一定是的。
忆年少往昔,装帧成册,以此慰藉那些曾经飘零的梦想。
文字:流沙轻语(牧尘)/2015年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