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奇葩说的先导节目,奇葩大会也迎来了收官之战。为了挑选出更具特色的奇葩辩手,马东连同节目组对这一季的奇葩说进行了大换血。马东不再担任奇葩议长、改由何老师接任。而高晓松之前也在自己微博上发表了不参加奇葩说第四季的原因:
微博中写到,高晓松今年的重心是全力扶持阿里文娱的海外建设,无法定期回国录影。所以憾别本季的导师席位。由此,导师人选最终敲定了马东、罗振宇、张泉灵、蔡康永。
虽然这季导师阵容异常强大,但少了高晓松的辩论和见解,总觉得少了点味道。换句话说,没有了高晓松的奇葩说,你还有哪些期待?
这已经不是高晓松第一次离开奇葩说了。在第二季的时候,他也没在。结果,金星的表现确实差强人意。她自己都说,其实不适合辩论。看来,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很重要。金星在金星秀和百乐门的表现就很好啊。
随着奇葩说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观众对它的期待和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娱乐产业的头部内容制造者,在向大众传递快乐的同时,也会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所以,对缺失高晓松的这一季,我们至少还有以下期待。
何老师的加盟。何老师本身就是娱乐圈最受欢迎的主持人,他的受众群体和粉丝,基本上也是奇葩说的目标用户。我想,马东也正是看中了何老师自带强大的IP属性,在粉丝经济驱动的当下,邀请何老师也是上佳选择。
看何老师在奇葩大会中的表现,可煽情、可污、可循循善诱、可出人意料的互动...不得不说,何老师的主持功力真的太强了,没多长时间,就完全适应了奇葩说这个舞台独有的形式和节奏,同时将自己不为人知的一面融入到节目中。何老师自己也说,奇葩说让他产生了之前从没有过的不自信,为此他也为这个节目定制了一个全新的自己。从目前来看,这个全新的何老师很成功,而且跳脱了在快乐大本营中固有的印象,给爱他的粉丝带来了不小惊喜。
全新导师阵容。感觉这一季脑浆子都要蹦出来了,导师由之前的1V1、改成现在全新的2V2。而且,马东在众人的千呼万唤下,终于走下议长神坛,加入导师参加辩论。另外,张泉灵和罗振宇的加入,让辩论这场秀达到了视觉极致。
罗振宇,一个成功的商人。他的逻辑更多趋于商业化,如果一个辩题具有浓重的商业色彩,他应该会滔滔不绝。与高晓松的“诗和远方”不同,罗征宇的人性情怀是用另一种形式加以诠释。辩论切入的角度不同,带来的新鲜感也不同。再者,罗振宇本身也是头部内容的制造者,罗辑思维的成功,让我们对新媒体平台更加充满期待和想象。他和短视频大Vpapi酱的分分合合,也体现了罗振宇区别于他人的商业化思考。不是每个商人都可以辩论,但罗振宇的才华,足以支撑他在这个舞台发光发热。
之前很少看张泉灵的节目,她说过的一句话印象深刻:我今年已经42了,再不改变就43了。
看得出来,她也是想极力寻求改变的人。后来做了紫牛基金的合伙人,和傅盛一起参与投资了不少项目。很难想象,主持人出身的她,在投资领域也做得那么出色,出了学习能力,一定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艰辛。突然想到高晓松对于“四十不惑”的解释:人到了40岁,不是才明白之前没懂的那些事,而是对过往没明白的那些事已经不纠结、释然了。
大概,张泉灵就是这样的。人到40,选择当下最喜欢的事情,专注去做,不在乎结果,享受过程的快感才是最重要的。期待她能在辩论场上,能从更多感性的角度出发,分享她的人生经历,给年轻人以启迪。
辩论内容的边界。作为内容生产者,核心要素还是内容本身。从前一季的辩题来看,已经不限于生活方面,越来越多更有意义和价值的辩题引发了大家关注。比如,你会不会爱上一个人工智能?还有关于人类毁灭的思考等等。
这些问题看似严肃,但背后隐藏着形形色色的人性、欲望、阴暗面...我们很少去想AI究竟会给目前生活带来多大的改变,爱上AI更是天方夜谭的事。就像我们也会时不时的想到死亡,即便内心无比恐惧,但一旦死亡来临,我们无一幸免。
马东说,奇葩说未来将有越来越多边界更大一些的辩题出现。这些辩题,一定会激发更多的脑洞和深层次的认知,这也是除却辩论之外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