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教育就是做善事。”5月17日,我有幸聆听了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党委书记康永邦的《动起来,让生命更精彩》报告。文字传递情怀,画面感受温度,两小时的现场学习如雷鸣般振聋发聩,使我思绪翻滚。
看见——教育问题
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开学典礼上体力不支的孩子问题出现,康书记想到了孩子们的健康状况,他以问题为导向,追踪儿童教育存在的三大顽疾:儿童身体素质差、情感素质堪忧、思维能力弱。面对这些问题,他开启了教育改革之路:要拯救学生的健康,必须要“动起来”,而且要把儿童健康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第一标准。
在康书记“第一标准”的引领下,逐步探索以“动起来,让每个生命更精彩”为核心理念,他将学生是否“长得高、立得稳、跑得快、坐得住、看得远、想得通、处得好”纳入教师绩效考核项;成立师生体质健康工作室,负责对全校师生体质情况实时监控;坚持每天一节体育课,坚持每天运动两小时以上;研究健康餐饮食谱,每天定时全员吃水果;学生人手一支乒乓球拍,以及可以创造吉尼斯纪录的乒乓球台数;校园能种农作物就不种草,学生亲身体验“硕果累累”……这些举措饱含了康书记对孩子童年的负责,对教育初心的执着。
看见——教育所需
“身体好、情商高、学习能力强。”康书记以人才培养“成长塔”为径,以人为本,以“身体好”为塔基、以“情商高”为塔腰、以“学习能力强”为塔尖。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开展体育教育“三大改革”、开设素质教育“四大创新课程”、注重家校“两大载体”协同,让教师、学生、家长动起来。在焦点访谈的视频里,我看到原来孩子们眼中的“神仙学校”就是活动多、运动足、课程新、身健康、乐成长的趣学样态。“运动改造大脑”是信念、是行动、更是成长方向。
好的教育是什么?这不禁引起了我对教育的深思。所谓以学业成绩为唯一标准的教育已经退去,我们必须转变对教育的新认知:关注孩子的身心和个性,发觉和唤醒孩子的内驱力。好的教育就像一双眼睛,需要我们“看见”:看见孩子的成长需求,要身心共育;看见孩子的所长,要因势利导;看到孩子的潜能,要鼓励挑战;看见孩子的困惑,要悉心指导;看见孩子的梦想,要全力支持。我们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孩子成长的滋养液,要不断改变配方和浓度,为不同的孩子调配适应成长的土壤。
看见——教育方向
我们该怎么应对教育所需?作为一线教师,我要以“看见”为教育新起点,用心倾听、用爱陪伴、用情引导,做一个有想象力的教师,以“二十年后”的眼光预见孩子的未来,和他们共同描绘成长的蓝图;同时,我要把握好课堂新样态,以“成长”为课堂基石,搭建结构、勇于放手、鼓励质疑,用“育人之种”唤醒孩子的真实学习;我还要以“唤醒”为沟通纽带,拒绝焦虑,传播正能量,与家长携手,共筑孩子成长的坚实桥梁。
教育强国,成于实干。国家需要什么,教育缺什么,孩子喜欢什么,我们就要做什么、改变什么。身逢盛世,何其有幸能有诸多教育专家以旗帜之光影响着我们这代教育人。当聆听讲座后的澎湃渐渐消去,我试着放下诸多顾虑,不去焦虑,教育不需要复杂化的形式,不需要刻板式的模型,唯有我们怀揣善心,坚守国家之需,为孩子发展奠基,为未来创造条件,勇毅改变,坚毅前行。
身为卧龙教育的一员,感谢卧龙区教体局为我们提供了如此优越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感恩南阳市第十七小学搭建此次学习机会。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将把所学所思融入教育教学,回归教育本真,深化身心教育,将“育人之种”播种课堂,用“看见”和“唤醒”赋能孩子的未来,携手同仁,深耕教育,共同描绘卧龙教育的宏伟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