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完工,图书上架,自定了概不外借的规矩,本想增加点书吧的人气,谁成想断了很多人读书的念头,只有那么两三个人,也不知是真爱书,还是冲着闲适环境,驻足流连,捧书闲聊,不管怎样,多少是个安慰,作为始作俑者只能左右侍候,陪太子读书,正襟危坐三个半月,一知半解三本半书,全然打破了自个平常的读书习惯。
这三本半书来自于书吧的“美芳书架”,之所以有缘均书出有因,迈克尔·道布斯的《纸牌屋》当然来自于同名美剧,这是偶少有的追过的美剧,据说奥巴马等一帮政要都在追剧,真是大开眼界,相比而言,小说更加晦涩,读起来有些力不从心,时断时续一个多月。海莲·汉芙的《查令十字街84号》源于《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其实电影并没有看过,连完整的电影名也刚刚获悉,该书号称“读书人的圣经”,偶不敢以读书人自居,但总有顶礼膜拜之情,行文真的流畅自然,两个午休就搞定。蕾秋·乔伊斯的《一个人的朝圣》,自己相中的,平素喜静不好闹腾,常常一个人发呆,也曾一个人远行,书名颇对胃口,每天品上几节,看一路上人情世故,值得玩味。半本是友人推荐的十本书之一的《寡人有疾》,作者苗炜曾是《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和《新知》杂志主编,没曾想书中古今混杂,插诨打科,嬉笑怒骂,虽然有趣,但于我而言,有些荒诞不经,不忍卒读,故而半本。
人生就是一场苦难,人人都在苦苦挣扎。对于《纸牌屋》中的党鞭长弗朗西斯·厄克特而言,原以为助选成功就能够得到首相的赏识,然而事与愿违,首相并未采纳他的内阁改组计划,他也未能如愿入阁重用,虽然他怒中心生,暗藏杀机,但表面上依旧与世无争,人畜无害,利用掌握的内阁机密和官员隐私,操控属下、同僚、记者各色人等,凭借一己之力扳倒首相,清除对手,扫清障碍,登顶首相宝座。《纸牌屋》是一出发生在国外的宫斗剧,小说中的各个角色都是被弗朗西斯操控的木偶,为了名誉地位、利益欲望,被其利用玩弄,让其栽赃陷害,甚至丢了卿卿性命。即使是弗朗西斯这样一个人生大赢家,也时刻承受着担惊受怕、噩梦缠身、东窗事发的煎熬。
《纸牌屋》是生活的一个极致,而芸芸众生更多的是沧海一粟,微乎其微,在社会的洪流中随波逐流,与世沉浮,或许表面上有的风平浪静,风和日丽,实际上也是暗潮涌动,漩涡众生,生活中时时处处隐藏着诱惑、危机和陷阱,物质上的不满,身体上的疾病,精神上的抑郁,心理上的欲望,生活中的不如意十之八九,很多人、很多事无形之中绑架了我们的人生,让我们左右为难,进退维谷,更多的是一种无奈、无助和无力,很多时候只能谨小慎微,战战兢兢,夹着尾巴做人,把自己真实的一面隐藏起来。
但这并不是人生的全部,生活已然这样了,我们还不如坦然面对。生活在美国的海莲·汉芙是一位落魄的编剧,拮据的生活并没有泯灭她敏感、善良、率真的个性,因为买书与远在英国的书店老板结缘,虽然远隔千里,从未谋面,但在断断续续的二十年间,无论是买书论书,还是结账问候,都是信手而写,率性而为,感情真挚,毫无掩饰,即使自己经济条件并不宽裕,还是经常给书店员工邮寄鸡蛋、火腿等战后英国生活“奢侈品”,他们的书缘情谊铸就了《查令十字街84号》,虽然平淡如水、朴实无华,但弥足珍贵,令人心动,让人温暖,给人力量。
既然人生是场苦旅,还不如学会享受生命的过程。刚刚退休的哈罗德·弗莱,中年丧子,妻子冷落,生活寡淡,然而,二十年未曾谋面老友生命谢幕之信,激起了他的本能冲动,来了次《一个人的朝圣》,不顾一切横穿英伦大地,历时87天,行走627英里,面对肉体上的疾病伤痛、旅途上的困难挫折、情感上的伤心失落以及名利场上的诱惑都不为所动,一路上的艰辛、反省和回忆,让儿子离世真相一点点被揭开,疏离了二十年的夫妻情感慢慢复苏,死水一般的生活泛起了涟漪。老人启程的动因是探望老友的信念,而激励老人走完全程的是老人告别过去的决心和重新生活的勇气。人们常常感叹需要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真的不是在乎目的地和沿途的风景,在乎的是整理心情,认清自己,直面现实,放下一切,重新上路,找寻生活中久违的感动,明白自己生活的意义。
当然,生活也离不开《寡人有疾》段子手式的荒诞无稽,看起来不着边际,匪夷所思,滑稽可笑,至少比起那些道貌岸然、衣冠楚楚、表面光鲜下的低级庸俗、恬不知耻、龌龊下流而言,对我们并没有任何的伤害,权当是生活的佐料,偶尔缓解一下生活的压力。
不知道是不是冥冥之中的巧合,三本半书恰好诠释了某种人生的境遇,读着读着,就捱过了三个半月,生活还要继续,我们还在煎熬,幸好,生活不只有苟且,还有书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