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千万不要碰的东西之一,便是能获得短期快感的软件。它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偷走你的时间,消磨你的意志力,摧毁你向上的勇气。”这是知乎上关于“年轻人千万不能碰的东西”的一个回答。
手机的光照在脸上,开始有些刺眼了,抬头看窗外,天色已经暗下来,空荡的房间,昏暗的光线,慵懒的我,还有手机里纷杂的热闹……一天过去了,又是颓废的一天。
总是控制不住的去刷一些毫无营养的东西,可是短短15秒的视频带给你的快感总让人上瘾……15秒,仅仅只是你端起水杯喝一口水的时间,而在这仅仅15秒内,大脑却毫不费力地得到了满足感,更恐怖的是,这不起眼的15秒完全不能触发你的负罪感,所以一个接一个的15秒,让你欲罢不能,所谓“抖音五分钟,人间一小时”就是这样了吧……
1、廉价的多巴胺?
打一个极其贴近生活的比喻,就好像是嗑瓜子,嗑一颗瓜子只需要几秒,一旦嗑起来就很难停下来,直到最后由一堆瓜子变成一堆瓜子壳……
毫无疑问,我们之所以上瘾是因为这件事情不需要经过大脑思考,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静下来读一本书?因为它需要思考,而处于快餐文化时代的我们似乎越来越害怕“深度”这种东西,总是习惯性的浅尝辄止;
相反的,刷短视频不需要思考,大多数人更倾向于不用花大量时间专注就能得到结果,同样是瓜子,如果让你坐在那一颗一颗慢慢剥出等量的瓜子仁,不知道你会不会崩溃,我反正肯定会疯掉的……
2、存在的即是合理的
每当一个新事物盛行时,我们总能看见这样的文字:被QQ毁掉的年轻人,被游戏毁掉的年轻人,被淘宝毁掉的一代人,被花呗毁掉的一代人……现在,类似“被抖音支配的年轻人”的文章也不在少数。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指出存在即合理,意思是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包括抖音在内的一系列软件的存在并没有什么过错,其实关键还在于使用它的人以及使用方法,正所谓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
有的人通过把它当做一个学习的工具:跟着美食博主学做几道拿的出手的菜;跟着美妆博主学画一个美丽的妆容;看养生博主学习养生,调理身心;还有的人跟着博主学习PS、制作PPT、视频剪辑……
而与之相反的,毫无节制与自律的人天天“就这”、“雨你无瓜”、“I'm xxx”、“土味情话”、“精神小伙”、“无中生有”、“四处观察”……抖音热梗是一个也没有落下。
其实能让人上瘾的产品远不止抖音,和抖音相同性质的还有小红书,各种护肤化妆,穿搭种草同样可以让你沉迷,还有快手,最右,哔哩哔哩等短视频APP,就连微信也出了视频号板块;
还有吃鸡王者各种游戏,赢了的不舍和输了的不甘都能使你再开一局,还有QQ微信上各种游戏小程序,打怪升级,获取奖励都是常见套路;
微博上的一个接一个的热搜绝对充满了吸引力,明星八卦,爱豆动态,吃瓜群众永远闲不下来……
这类软件的共同特点就是他们花了大心思在研究用户喜好上,你是哪个年龄段的用户,你搜索过什么,哪些内容看的次数多,哪些内容看得久它都知道,你喜欢什么,它就推给你什么,你越喜欢,越是拒绝不了……
我是陀陀~,一个在路上的工科女孩~
(不太会写东西却又想记录点什么的废柴青年,本文转自本人公号,转载请联系,同时也欢迎大家来找我唠嗑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