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是一部国产动漫,若说说印象,若一位面目姣好的女子,五官精致,肤色韵白,身材娉婷,只是没遇到与之相配的化妆师,把绝色扮成了出色。一朵大大的牡丹花,艳丽妖娆的,可是开在了月光下,便只见神韵,不见完整的美了。
电影故事是对传统神话的颠覆,很有创新。为了丰富故事内容,故事设置了天地灵气孕育出一颗能量巨大的混元珠,元始天尊将混元珠提炼成灵珠和魔丸,灵珠投胎为人,助周伐纣时可堪大用;而魔丸则会诞出魔王,为祸人间这一情节。围绕魔丸和灵珠,出现了善恶对立的申公豹和太乙真人。由于申公豹作祟,李婧夫妇生下了魔丸附体的哪吒。这哪吒凶顽异常,常常招灾惹祸。在灵珠附体的敖丙将要活埋陈塘关时,哪吒挺身而出,最终和敖丙一起经历了天雷,脱去肉身,只剩魂魄。和传统的动画以及影片相比,这部影片的主旨并不是非常明确,虽然剧中哪吒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但是客观上来看,影片并没有紧紧围绕这一点展现。因此,这部电影的主旨就显得非常模糊和多义,一方面受到诟病,一方面收到热评。其实文艺作品的多义性和模糊性正逐渐成为新的走向,这给了观众参与作品解读的端口,观众个性化的理解丰富了作品的内涵,未必不是“失之桑榆,收之东隅”。多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作品前半部分我想到了教育。哪吒本性为恶,教育起来非常困难。但是影片揭露了促发这恶的根源:人们的偏见(就因为魔丸附体,只要见到他,大家都要躲起来,人们的恐惧、蔑视和仇视);父母教育不到位(母亲忙于捉妖没有时间陪伴,即使有时间也不过是敷衍而已,更不要提父亲了);没有友谊(除了父母出于本性的爱之外,他一直没有可以玩耍的伙伴,直到最后交了敖丙)。如果人性本有恶,那么环境就是恶的催化剂。一个和善、友爱的环境可以温暖一颗寒凉、冰冷的心,同样充满敌视的环境中,种下的也只是仇恨和冷漠。在哪吒的教育过程中,父母的教育是缺失的:父母只是囚禁哪吒不要出去惹祸,从来没有告诉他那些事情是不可做的,应该怎样控制自己的力量,也从没考虑过被囚禁起来的哪吒的精神需要。父母总是跟在哪吒身后替他收拾残局,从来没有对孩子的理解和行为的预见。毋庸置疑,哪吒的父母为了哪吒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可是哪吒并没有感受到这种爱。爱得深沉,也要让孩子能感受到。对于孩子而成长来说,物质环境可能并不是那么重要,相反孩子的安全需要、归属需要、自尊需要等等,应该是父母关注的重点。在哪吒父母的身上,可以看到典型的中国父母的影子。父亲对于孩子只有要求和控制,没有陪伴和教育;母亲对于孩子溺爱而放任,最终形成了哪吒任性又缺乏安全感的人格特征。敖丙,是一个让人心疼的角色,他的生命从一出生就被赋予了极为重大的家族使命,没有自主的生命,也必然没有快乐,看它落落寡欢的神情,这是父母愿意看到的吗?
2.关于善恶。善恶真的是天生的吗?也许人性本善,但是当你欲望太多,就向恶转化了。敖丙是灵珠附体,但是当他担负解救龙族的使命时,他不惜活埋陈塘关。也许人性本恶,但是经过教化,哪吒良知觉悟,也能成为人民英雄。每个人都是善与恶的催化者和接受者。
3.关于天命。哪吒逃出了恶的劫,依然没逃过天劫咒。太乙真人说:“人是否能够改变命运,我不晓得。我只晓得,不认命是哪吒的命。”哪吒也说:“我命由我不由天。”纵身大化,每个人的路就是每人的命。但是每个人的路是自己选择的,有客观束缚,也有主观努力。
4.关于友谊。人生最难的是有一两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朋友。友谊,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非常重要。在人生关键时候,友谊左右着我们的人生信仰和道路选择。
除了主旨的模糊性之外,这部动画片的特效制作也是获得了一致认可的。我之所以认为不够完美,有以下几点:
1.从画面来看,还是不够精致,很多地方显得粗糙,比起《大鱼海棠》唯美的既视感差了一些。
2.从情节发展来看,还是比较拖沓。比如敖丙和哪吒踢毽子那一部分,还有哪吒与父母拜别那一部分,感情的处理其实可以更加含蓄厚重一些,不用刻意煽情。
3.搞笑点比较浅薄,也许是为了迎合现代人浅思考、娱乐化的观影习惯吧,但是我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