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新购得《古今名人读书法》一本,现摘录两条以自警。
《经子解题》 自序
吕思勉
然学问之道,贵自得之,欲求自得,必先有悟入处。而悟入之处,恒在单词只义,人所不经意之处(在别人没有疑问的地方生发出疑问,你就能够获得更深一层的了解。科研亦是如此!),此则会心各有不同,父师不能以喻之子弟者也。昔人读书之弊,在于不甚讲门径,今人则又失之太讲门径,而不甚下切实工夫(做科研,创新的前提是渊博的知识,要对诸多不同的研究领域都有足够深入的理解,非如此难以做出创新性的工作。以此而论,接下来要进一步加强文献阅读的切实工夫。),二者皆弊也。愿与承学之士共勉之。
那该如何下“切实工夫”呢?看看苏轼怎么说的:
又答王庠(1)书
苏轼
别纸累幅过当⑵,老病废忘,岂堪英俊如此责望邪⑶。少年应科目时⑷,记录名数沿革及题目等⑸,大略与近岁应举者同尔。亦有少节目文字⑹,才尘忝后⑺,便被举主取去⑻,今皆无有,然亦无用也。实无捷径必得之术⑼。但如君高才强力,积学数年,自有可得之道,而其实皆命也。但卑意欲少年为学者⑽,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但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⑾。又别作一次⑿,求事迹故实典章文物之类,亦如之。他皆仿此。此虽迂钝⒀,而他日学成,八面受敌⒁,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⒂。甚非速化之术⒃。(在科研中,阅读论文,也符合苏轼提到的读书之法。如果是分析海量的数据,更得按照苏轼的方法操作,否则必然会使自己陷入数据的汪洋大海中看不到登岸口。可见,不论是读书,为学,还是做事,首先都应该先确立一个目标,然后紧紧围绕目标展开,不可分心他顾。若要做到尽可能的全面,则一次仅依据一个目标,如此重复多次,这样就可以通过反复地咀嚼,挖掘,打磨,从而吃透书本,数据,并处理好各种苦难的事宜。)可笑可笑。
⑴王庠:字周彦,荣州(今四川荣县)人,苏辙的女婿。
⑵别纸:指王庠来信中的附笺。累幅:几页文字。
⑶堪:担当,承当。英俊:气概才能不凡的年轻人,指代王庠。责望:期望,要求。邪:同“耶”。
⑷应:参加。
⑸记录名数沿革及题目等:指为了应科举必须死记的一些东西。
⑹少:少数。节目文字:指应考时难度较大的文章。节目,原指树木枝干交接处,文理纠结不顺的地方,引申为难度较大的。
⑺才尘忝后:指科举制度被录取。才尘,才能低下、微小。忝后,名列榜后。忝,辱,有愧,谦词。
⑻举主:主考官。
⑼得:成功。
⑽卑意:我的意思。卑,用以自称的谦词。
⑾余念:多余的念头。
⑿别作:另外。
⒀迂钝:迂阔蠢笨。
⒁八面受敌:指可以应付各种情况。
⒂涉猎:这里指泛览群书而不作深入地钻研。
⒃速化:速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