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舒茵
虽然已从教数年,但我常常困惑,什么样的课堂才能让语文阅读教学取得真正的时效呢?在平时的教学里,我总想把所有的知识点都紧紧抓在手里,可往往因为知识点太过分散零碎,老师说得累,学生学得杂,成效不佳。今天宋导师的指导,让我恍然大悟。宋导师提出,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时要有“一课一得”的课堂意识。的确,40分钟的语文课堂承载空间都是有限的。目标太多,时间有限,老师只能处处蜻蜓点水,学生则只能走马观花,这样如何能提高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呢?听了导师的指导,我觉得实现“一课一得”可以这样做:
1.及时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提前让学生完成预习单,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出学生自学困难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就成了本课要着力解决的“一得”。教学时,我们要在学生不解处放缓节奏,重点讲授,在学生易懂处压缩时间。我们要根据课堂实际随时调节教学过程,灵活运用教学设计。老师备课时,多做自由度较大的框架设计,要有弹性化的“软设计”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心中有学生,踏踏实实教给学生实在的东西,不流于形式。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高效有用。
2.教学设计中简化目标
解读文本,取一瓢而饮 ,简化目标,轻装上阵 。“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 ,这是我国清代画家兼诗人郑板桥的诗句,意指行文绘画如同深秋的树木那样,去除繁杂的枝叶,以凸现脉络,突出主题。其实我们课堂教学也需要这样,每节课重点学习一个知识点,把它学好学精。 让学生学有所获,一课一得。
3.教学中找到好的切入点
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 ”可见支点的重要。其实对于语文每一篇教材文章而言,都有那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切入点。只要我们找准了它,就一定能实现一课一得的目标。这里的“一得”指的是通过一堂课的学习,学生弄清了某一具体问题或懂得了某一具体的学法。对于每篇教材课文而言,切入点何在,这是一个值得大家研究的课题,特别是在追求语文教学“长文短教,难文浅教,短文精教”大背景下的今天。
教学中采取“一课一得”的教学方法,明确每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让每一节课都有所收获。
宋老师的教学智慧真让人佩服,每一次给我们做指导,我总能收获满满。感恩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