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简单得令人难以置信,人生也是一样。”一开始看到书中的这句话,觉得不可思议。这个复杂,有时又有点令人害怕的世界,怎么会简单呢。一直带着疑问去读这本书,读着读着发现书中的一些理论的确能够帮助我去了解自己,我有很多想法与书中的青年一样,想要去和哲人辩论,我会觉得哲人太完美了,哲人的通透或许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但正是这样,或许能够在焦虑时,给我们一个思考的方向,从漩涡中拽出来。
“原因论与目的论”。原因论:如果我们觉得无法走出房门的男子,是因为过去的心灵创伤,那么这就是原因论。而哲人说,是因为男子不想到外面去,所以才制造出不安情绪——目的论。回想我自己,我也一直觉得,有时候明明心里是想去靠近某人,但却会觉得TA会伤害我,但或许我只是害怕TA给我带来麻烦。我一直用原因论来思考,或许我可以不以伤害为由,或许我可以多一点勇气。
“课题分离”。“关于自己的人生你能够做的就只有“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另一方面,别人如何评价你的选择,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根本无法左右。”这有点像:我爱你,与你无关。当我们喜欢、信任一个人,对一个人好,这是我们自己的课题,不去要求对方也一样对我们,对方喜不喜欢我们,这是对方的课题。所以生活中,遇到有人对我们负面的评价,也可以想,你讨厌我,这是你的课题,与我无关。
“批评不好,表扬也不好”。“用“你真了不起”“做得很好”或者“真能干”之类的话表扬孩子的母亲无意之中就营造了一种上下级关系——把孩子看得比自己低。”或许人都想要得到别人的肯定与鼓励,但如果我们做出了一点成绩,便想得到别人的夸赞,或许这是受到教育制度的弊端,还是一种学生的心态,类似于觉得自己作业写的好,应该得到一朵小花花。但其实我们应该坚持自己的独立,坚持意识上的平等。
“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不畏惧被人讨厌而是勇往直前,不随波逐流而是激流勇进,这才是对人而言的自由。”#被讨厌的勇气 #焦虑 #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