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记 」
这篇文章在我的草稿箱里躺了4个多月,中途7月14日,和群内好友一起探讨过一轮,吸收了不少好的观点,由于熊市一直在看企业,就没整理。
假设真有牛市,全面上涨结束后,我准备按我之前的逻辑超配该行业(其实目前也是超配的),自认为分化后会有超额收益,甚至出现10倍牛股。
假设没有牛市,我买入的估值仍然具备安全边际,不至于没有锚点。
「 共性 」
林园儿抓住了白酒,鹿鼎公抓住了煤炭,而散户乙抓住了白酒和煤炭。
目前的林园儿说,下一个跨越级的机会在医药。
现在的低估值在哪里?
不是绝对意义的低估,而是战略意义的低估,比如12年的白酒,15年的煤炭。
医药或许是一个。
那么战略意义上的标的都有什么共性?
第一:永续行业,折现足够长,白酒不说了,煤炭就算3060也有30-40年的增长期。
第二:跌的时间足够长,至少3-4年打底,筹码充分集中于长期投资者。跌的幅度足够深-70%打底,为戴维斯双击做好PE端的基础。
第三:供给端有壁垒,白酒、煤炭都有类牌照限制。
第四:需求端都是结构性增长,白酒因收入增长提高集中度,且2010-2020年间,适消人群急速增长。煤炭的电力需求一直在缓慢增长,供给侧去杠杆后产能受限。
第五:产品变化缓慢。酒和煤炭都有几千年历史,白酒和煤炭的大规模应用也有几百年光景。
第六:政策低干预度,降低不可预测风险。
第七:有提价权,量价双击。煤炭作为民生需求,具备一定的价格管控。
第八:竞争格局好,主要市场具备比较优势。
「 为什么是医药?」
或许未来的战略性方向真在医药而绝对不是7%的神华和中国移动。
对比上面8条:
第一,医疗是永续行业,持续增长,且未满足需求实在太大。
第二,连跌四年,指数回撤65%以上,18A更是哀嚎遍野。
第三,供给端有一定的壁垒,包括牌照、渠道、时间、科学技术。
第四,需求端有巨大成长,全球人口结构银发化是确定性的、中国未来十年60岁以上老人从3亿变成4亿是确定性的,而且是最富裕的一代老人、80%的医疗费用花在60岁以后是确定性的,工程师红利的对比是确定性的。
第五:产品变化缓慢不符合,医药具备科技属性,产品快速变化,中药除外,所以林园的投资,指向了三大病的中药(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
第六:政策干预度低不符合,哪个国家的医保都穷,都要和企业斗智斗勇。
第七:有提价权仅核心中药符合,而创新药、仿制药、医院、器械不符合,这几个是不同的商业模式。
第八:CXO和医疗器械在市场上具备工程师红利的比较优势。
「 有哪些区别?」
100年后,白酒估计还是那些公司,那几款酒。有座次变化,风水轮流转。煤炭依然是那几个产地,估计还在那些公司的旗下。
100年后,依然有医疗行业,还是不是那几个公司不一定,但肯定不是原来那几款药。
行业中,产品的变化速度更快。
细分医疗行业,并进行横向对比:
化药、仿制药、原料药、中间体都是制造业,相同品质下拼价格,相同价格下拼质量,靠的是规模壁垒,类似纺服的申洲国际。
创新药BIOTECH是科技行业,是那些AI创新公司,是曾经的互联网、是300万市值的腾讯、变化快,不盈利,属于风投范畴,是数学题,行业鱼龙混杂,有创新也有骗子,至少白酒煤炭,风口来了都能赚钱,而BIOTECH不行。
MNC是大厂,是礼来、是默沙东,靠着资金和渠道壁垒,不断吸食BIOTECH生存,全球top10大厂几乎都是上百年历史,中国目前进入全球top25的医药集团分别是,恒瑞,中国生物制药,复星,石药集团。
对于MNC,巴菲特怎么投我怎么投,所以我虽然没有研究,但是拥有一点点(1%)的石药,因为其他三家大厂都太贵,具体巴菲特的做法参考卷爸的如下文章。
康方生物:创新药的投资是一道数学题而非商业题
CXO是创新药的代工厂,是台积电,是工程师红利的直接体现,毕竟硕士毕业的工作是摇试剂瓶,而中国的工资实在是太有竞争力了。
因为太有竞争力,而老美又没找到更高科技的方向,所以美国追着我们屁股后边打压,有时候,最优解并不是自己做到更好,而是让对手无法做好。
中药是老字号,消费品。有个认知误区要纠正,中医和中药是两种东西,前者是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璀璨结晶,而后者是工业化时代的效率产物。
医疗器械同时兼具MNC、BIOTECH和制造业的属性,有靠渠道和资金的,有靠研发的,有靠成本和规模的,但归根结底,是一个工程师红利的行业,中国具备较大的比较优势。
医院是长江电力,区域资源垄断,无惧周期波动,高投入,长久期回报。
以上的细分行业,对比大牛的共性,中药最多,药械和CXO最有优势,但前者暂时相对地缘政治更安全。
每种不同的子行业,都有特定的商业模式,都有好企业和坏企业,锁定行业,仅仅是游戏的开始。
刨除牛市下,短期快进快出标的,卷爸的第一大仓位中药、第二大仓位医疗器械、第四大仓位创新药、第五大仓位医院。
之所以在熊市的情况下,账户变成了这样的格局,并不是我有多懂医疗行业,而是能选出来的又好又便宜的标的,都集中在了医疗。
永远持有认知范围内,最便宜的标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观点,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由于对财务管理、会计学和行业供给和需求的行为模式知识的缺失,请您务必带着怀疑的眼光看待我所有的数据分析,如果您能指出分析中的漏洞和错误,定将不胜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