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儿子高考完的第一天,我领到一个新任务:送公公去参加同学聚会。
他俩从早上五点就开始互相评论彼此的穿戴,直到九点出门才最终决定穿哪件衣服,就像我们小时候过年穿新衣服去拜年一样高兴。
出门前我提醒公公问清楚聚会地址,但是他万分自信地说,不用,西港路54号,会意轩家常菜。
我于是驾驶我的“白马”,驮着欢天喜地的两个老人来到了西港路,从400多号开始找,问了好多路人,也查了手机百度,甚至问了114查号台,都没能找个这个会意轩家常菜。
在万分焦虑中,如果公公能给他同学打个电话,问问具体地址也许能找的快,但是他偏偏不会用手机存号码,用的最原始的电话本忘带了;如果这时候他的手机有流量,我加上他同学的微信,也能问清地址,但是偏偏他一点流量也没有。于是,我们只能顺着马路一路开一路查门牌号,最终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了西港路54号,可是,根本就没有会意轩家常菜,而是东篱轩家常菜。我把俩人送进去之前,由衷地说了一句:爸你真气人。
从这件事来看,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老人一定要不断学习,这不仅是跟上时代的需求,也是不断更新大脑,防止老年痴呆的需求。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一个人保持思维活跃的源头活水。
下午五点多,我打电话问是否回家吃晚饭,公公告诉我去海阳大桥接他们。他们一下车,我就准时出现了,两个老人一身疲惫但是却无比兴奋地告诉我他们都去哪里了,天女小镇、板厂峪、老君顶、老爷庙、净土寺(其实这些地方他们不知去过多少遍,但看起来还是非常高兴)。
到了家,我一边做饭,婆婆一边坐在沙发上揉着腿一边跟我说话,“别看他们都是高中毕业,我初中毕业,我不能让他们小瞧我。吃饭时候我也发言了,我这么说的,今天是个好日子,是你们同学聚会的日子,你们是学友关系,作为家属,我跟你们是朋友关系,我首先祝大家吃好喝好,第二祝大家保重好身体,年年有今日。说完他们都哗哗给我鼓掌。我一边炒菜一边树起两个大拇指给婆婆点赞,给她出彩,我知道她听不见但是看得见。婆婆打从耳聋腿瘸以来,几乎与外界隔绝,今天大放异彩,获得空前自信,我衷心为她高兴。
晚饭时候,公公一边吃一边跟我详述去了哪些景点,来了多少同学。他说,这次聚会全是他们六六届毕业生,来了20多个同学,最大的74岁,最小的70岁,最远的来自佛山,近处的有唐山和秦皇岛的。他说组织者非常用心,订餐订车不说,一个个打电话联系,一个个问大家安全到家了没有。他还说,同学们好多身体不好的,本来他的心脏里有四个支架,还有脑血栓后遗症,可是比他们走得都快,爬山爬的最远。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与当初那个村口打牌的垂暮老头相去甚远。
由此可见,老年人想要保持年轻心态,多参加同学聚会吧,同学是跟我们有共同回忆的那拨人,同学是跟我们最不用尔虞我诈的那拨人,同学是老了还能互相惦记和祝福的那拨人。
今天早上,公公又把同学群里大家的聚会心得跟我分享:
学友聚会东篱轩,
把酒悠然话当年。
老脸依稀添新皱,
不遮童心喜笑颜。
欢声笑语逐波起,
恰是顽童入幼园。
宴罢驱车观美景,
戏逐谈笑更怡然。
手机咔咔快门响,
留住开心一瞬间。
谁知时钟跑的快,
情犹未尽恨天短。
挥手话别道珍重,
还盼他日再团圆。
我真心佩服这些当年被时代耽误的一代人的才华,佩服这些老年人的雅兴和情义。我也倍感欣慰,我的公婆终于不再是活着,而是,生活。我也不再怕自己变老了,因为,童心永不老,一颗爱生活的心永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