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教研第一节课关键概念整理2023.02.20

语文素养: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建构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创设一些能进行真实表达的情景)

语文核心素养:1.能迁移的知识。2.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3.超越学校价值的知识成果

2000年提出双基目标: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中以教师的“教”和“教材”为中心重视工具性。

2003--2011年提出三维目标:增加了“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知识与技能的获取,更强调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途径与方法,同时强调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调动学生学习的动机,完善学生的价值判断,培养其形成科学的认知态度。重视人文性。

2017-2022年提出核心素养目标:将“知识与技能”整合为必备的能力,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整合为“必备的品质”,认为“过程与方法”是必备能力及品质形成、发展的路径和策略。“核心素养”目标的着力点是学生发展及其核心素养的培养。从知识的传授到知识的运用。三下语文教学目标:1强调语言的实践与运用,2.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形象思维,创造思维3.重视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在单元教学中要重视单元的整合。(读写整合,内容整合,评价整合,课时整合)聚焦“想象画面”和“优美词句”。

为什么要进行大单元教学:

1.教育目标的要求: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

2.课标要求:大概念,整合

3.教材的要求:(1)纵向要求:不同年级不同册次之间的纵向联系,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发展梯度。(2)横向联系:“单元”意味着教科书在编写上着力加强单元内部的横向联系,使各板块的内容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3)“单元”还意味着单元内部互为联系,体现语文听说读写4个方面的综合性和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整体性。

什么是大单元教学?

钟启泉教授:在“核心素养——课程标准——单元设计——学习评价”这一环环相扣的教师教育活动的基本环节中,单元设计处于关键地位。

崔允漷教授认为:为了强化单元设计与素养目标之间的密切关系,将本土建构的单元设计称为“大单元教学设计”。这里的大单元蕴含有三:

其一,强调其统摄中心之,即往往由上述“大任务”“大项目”等加以驱动;其二,强调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站位之“高”,即从整体着眼,从“大”处着眼,超越单一的知识点和技能,而从学科核心素养出发思考课程育人的本质;其三,强调时间维度上学生学习历程之“完整”,即避免传统的“课时”逻辑对于学生学习经历的割裂,强调“以学习定时间”,而不是以“时间定学习”。

李卫东:大单元教学是以语文学科大概念为统领的,以核心素养为取向的单元整体教学

孟亦萍:大单元教学是根据课程实施的水平目标,将一个学期的学习内容确立为若干个教学主题,教师遵循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以主题为线索,开发和重组相关学习内容,进行连续课时的单元教学。

刘徽:“单元”是素养目标达成的单位 是围绕大概念组织的学习内容、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等的集合。

大单元教学的关键词:

1从结构上看,用“大概念”统摄整个单元。大概念教学则需要用“大概念”去统摄、凝练和概括。单元解读

2.从目标看目标更集中更明确理解大概念,是从本单元的目标,因此一个单元的目标要做到“少而精”。(核心目标,学段要求,六大任务群,学业质量)

3.从内容看单元内容是一个整体。教材解读

4.从评价上看,大单元教学更注重“逆向评价”,即:改变以往学后再评价的方式,则要根据目标的提前制定评价标准。教学评价

5.从学习过程看,大单元教学既关注教师的教,又关注学生的学。学习过程

6.从学习方式看以任务群组织和呈现。教学设计

教师应具备的核心素养

正确价值观:文化底蕴;必备品格: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写作能力。关键能力:文本解读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课程实施能力,综合评价能力,自我反思能力,教学研究能力,课程整合能力,沟通交流能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