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我们落实区“同备一节课“活动活动方案,感悟几点:
一、共研共享
1.同备一节课为助长了校本教研新活力。
俗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院。这次“全区同备一节课”,集众人智慧采众家之长形成优质资源,实现了资源共享。优质的教学资源既节省了老师的备课时间,更给了老师准确规范科学实用教学资源。老师们有更多的精力进行二次备课,在二次备课中汲取备课团队的精华,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现在我们欣喜地看到,老师们一下课就凑在一起研究课标、教材、教法,对着一份优质的教学设计,学习优秀团队的设计意图和思路,借鉴他们的课堂模式,结合实际删减增改,完善教学设计,形成自己的特色。校本教研正焕发新的活力。
2.同备一节课让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双减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备一节课由区内的骨干教师主备,3人以上的团队进行集体备课。当我们在使用这些优质资源时,已经站在了更高起点上进行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我们看到这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制定的准确性,教学目标既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把握的准确性,每节课均有教学重点和难点。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指向学科素养的提升。特别是学生活动一栏的丰富性,让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更好的落实“以生为本”,让学习真正发生。
3.同备一节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很荣幸我校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参与第一批“全区同备一节课”活动。老师们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按照同备一节课教学设计的要求,融入我们自己的课堂教学理念,形成天宁特色。比如语文学科融入字源识字、同主题阅读;数学学科在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理念的引领下,实施“质疑善思”的课堂教学模式。备课团队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带动青年教师成长。能够参与这次活动,对我们每位老师来说都是一次专业成长的拔节。
二、意见和建议
同备一节课为全区的老师们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和借鉴的平台。在参与和使用的过程中,我们也存在以下困惑:
1.课件和教学设计有时不太一致,课件中也存在一些小瑕疵,但瑕不掩瑜,我们将凝聚优质资源,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在学习互鉴中不断提升,让学习回归课堂,回归校园,有效落实“双减”政策。
2.全区同备一节课,需要考虑到全区各个学校的体育设施水平,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技能的掌握情况和师资力量。其中,体育场地和设施和对课程开展制约较大,场地的局限较大,需要考虑多方面场地的兼容;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是影响课程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素质水平的高低会制约着课时的开展;学生对技能的掌握程度会影响着该课程所达到的教学效果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