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贺顿,毕淑敏《女心理师》的主人公,一名女心理师。她现时的明艳,是经历了比泪泉、血雨更为惨烈的挣扎和搏斗,不,这些词都不足以表述她来路的艰辛。
柴绛香,贺顿的来路,毕老师太吝啬了,给了小香过于苛刻的极为凉薄的出生:
母亲是个一贫如洗、无以为生以出卖身体来养活他们母女俩的软弱女子,小香出生后不久便被生理意义上的父亲抛弃了,等母亲年老色衰找了个“长期饭票”,童年的小香在一个漆黑的寒夜被“长期饭票”强暴。后来母亲死了,小香孤身一人逃离小村庄来到城市讨生活。
一个又黑又瘦个子小小的小女孩在茫茫城市如何生存下去?难不成又得走母亲的老路?毕老师,您得给小香一条活路啊。
这条活路,让小香在一个养老院找到一份糊口的活计,因舍得出力不怕脏累,被看上雇佣来到贺奶奶家里,一个有一座堆满了书和古董的大宅子,曾经饱读诗书优雅富足活过的老人,她的子女在国外,找到小香来做临终关怀,伺侯老人。
小香固然长得平常,可头脑还算聪明能吃苦。贺奶奶因她的悉心照料,甚至多活了两年。贺奶奶把小香当作孙女来教养:读书、写字、烹饪、料理家务......小香求贺奶奶给取个名字,老人送了个名字给她:贺顿。
贺奶奶说:不要奢谈命。我的命,你是永远不会知道的,总有一些秘密要带进坟墓。你的命,还只是一个标题。你不要和命运对着干,命运是残酷和强大的,但你可以顺着命运大致的方向漂流。就像艄公坐着羊皮筏子,顺着河道的主流,斜着向前,你会发现自己还有一点小小的力量,可以用手左右船头的方向,偏偏自己的脖子,决定是看河左岸还是河右岸。记着,孩子,你只有这么一点空间和余地,你要锻炼你的手,这样在有可能划水的时候,才会有一点力量。你要锻炼你的眼力,这样在看风景的时候,才能远一点。”
两年后,老人辞世。头脑脱胎换骨却依然一贫如洗的贺顿拎着小包裹重新走在陌生城市的街头,小包里是她攒下的微薄的薪水。
为了活下去,她去做售楼小姐,卖劣质化妆品,经历重重困难,但一直没有放弃读书。
很快她有了目标:考心理师资格证。
这之后,贺顿的人生开始了逆袭之旅:心理学课上她的成绩总是第一,那是用生命在学习啊;凭借毕老师给她的“国色天香”的声音,在电台《七巧板》谋得一份颇受观众喜爱热门节目的兼职;因这份兼职被所租住房子的房东的儿子看中,成为这栋位于市中心价值不菲的小楼的女主人,在这楼小楼的一楼开了个心理诊所,《女心理师》的故事就此开始......
毕老师老辣的笔触,流畅的表达,层层拨开女主一路走来的迷之雾,穿插着6个心理诊所来访者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读之让人欲罢不能。
贺顿回到家,好像变了一个人,沉默寡言。那种源自极深处的恐怖和寒冷,如同一帖膏药,粘在了她的灵魂上,不得撕脱。没有人知道这种酷暑七月的寒意,体验过这种红日当头深入骨髓的战栗。仿佛每一寸肌肤都有结冰的桎梏,心脏里充满冰碴子,随着搏动有尖锐的痛。那种无以比拟的寒冷,来自不可知的地下洪荒,来自人还没有形成细胞之前的混沌迷雾……
与贺顿卑微出生完全相反的,是沙茵:毕老师写到:
沙茵是平稳而友善的,那种真正发自内心的慷慨大方和同情体贴,是健全的头脑和富裕的生活所喂养出来的。就像吃着听着音乐长大的神户牛,入口即化的细嫩无可比拟。原来人也不都是大悲大喜,也不都是苦尽甘来,有的人就是上帝的宠 儿,快乐而简单地度过了一生。
健全的头脑和富裕的生活所喂养出来的!是的,这不应该是生活本来的面貌吗,不是每一个生而为人的人所应该得到的吗?
可是,不。
有人大悲大喜,有人苦尽甘来,为数不少的人,因童年或少年的创伤,要花费比别人更多的心力甚至用一生的时间来平复,来挣扎,来获得一个平凡安静的人生。
毕老师一气呵成,在最后写下如下的文字,一股喷簿而出,一舒胸臆的淋漓尽致迎面而来:
恐惧这个东西,根深蒂固。如果不是你主动地去拔除,年龄的增长只会使它们以更多的化身隐藏下来,而不会自动消解。在每一个受过虐待的孩子身体里,无论他们后来成长为怎样魁伟的成人 ,甚至取得了经天纬地的成就,内心深处,依然驻留着一个软弱无能担惊受怕的孩子。
......
她不能从容地享有幸福,在幸福中会体验到莫名的危险与不安。幸福这种情感于她是如此陌生和稀有,是令人不舒服的考验,也是诱惑。幸福诱惑你躲开它,因为你觉得你不配。在困难和苦痛中,由于神经的高度警觉和敏感,贺顿保有清醒的判断力,但是幸福就不同了。面对幸福她束手无策。幸福是孤独的,她没有独自品尝幸福的能力。
感谢心理学,让贺顿,那个曾经极度孱弱卑微的小女孩完成自我救赎,成长为能够去帮助遭遇不同伤害而无法自救的人们,成为一名女心理师,从而拥有属于自己生命的勋章。如果贺奶奶地下有知,想必会为她的小香有这样的“好命”而倍感宽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