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让学生自己修改文章还有个故事。
工作后第二年的一个周四下午,两个学生因为吵架被班长送到我的办公室。看到他俩脸红脖子粗的样子,正想着怎么解决,其中一个学生抢先问道“老师,李白是不是斗酒诗百篇?”。我一听,这问题上档次,气儿消了一半。没等我说话,另一学生马上回答:“那人家还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呢?”。这是卢延让的《苦吟》,我想这是这是俩文豪互掐啊。稳定好两个学生的情绪,他们道出了故事的原由。原来那天写了一篇文章叫做《忘不了》,两个学生小学都在辅导班里面学过写作,一个同学知道写作文重在修改,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觉得老师应该给学生留足修改的时间。另外一个同学则认为,应该现实一点,两节课的作文不可能有时间进行修改,最好的方式就是一次写好。就这样刚开始还引经据典,后来就两个可爱的小家伙要开始动手了。那天我并没有给他们一个合理的答案,两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道理,但是我和办公室的语文老师们却探讨了好久好久。
回到家里,拿出作文本,继续没做完的工作。学校的要求是作文批阅要有眉批,有边批,修改符号要规范,修改要认真。两个班有一百个学生,批改一篇作文算六分钟的话,这样就应该是一周应该批阅10个小时的作文。于是走到文科办公室,就总能发现语文老师们抱着厚厚的一摞作文,埋头苦批,十分辛苦。但是翻翻写的批语,却没有任何的成就感,几乎每一篇都写着同样的语言。“文章要中心明确,内容充实,选材、、、、、、”。学生简单一翻就此开始了新的文章写作。十个小时的批阅,只为了学生看那么一眼还不能给个笑脸。于是我想必须要尝试作文的改革了。
老师批改学生的作文当然是天经地义的,教学相长,我在批改的过程中对文章的出现的问题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和比较清晰的认识。但是学生没有修改的时间和机会,只能在同一个水平上重复着一篇又一篇的作文。所以我想在作文的批改中加入一个学生自我批改的环节,当然老师一定还是要批阅的,不过修改的中心会有变化。
让学生批改作文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学生的认知度,批改的时间,批改的内容,批改的具体方法。等等等等。但是有问题就要解决问题。
学生修改文章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认知的问题。一直以来作文都是学生在写,老师在改。在学生的视角里面,他们写文章写六七百字,而老师的评语只有三四十字,他们写九十分钟,而老师们只看五六分钟,所以很多学生并不是很认可老师们的作文点评。而老师们的眼里则是看学生写九十分钟,自己批十个小时。就这样,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认为自己在付出和努力着,即便没有鞠躬自傲,也多少认为自己非常辛苦。在这种情况之下让学生批改,会增加很多难度。这个问题我想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
树立正确的写作意识。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修改文章的权利首先应属于作者本人。”作文写作本身就是一个三步的过程,首先是打草稿,然后是写正文,最后是不断修改。好在这个世界上不少作家都对修改文章都留下了很好的句子。鲁迅先生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先生,“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不要急于写作,不要讨厌修改,而要把同一篇东西改写十遍,二十遍。《老人与海》的作家海明威说,第一稿都是垃圾。这样把作文修改的意识埋到学生的心里,孩子们开始明白,原来好作品都要不断修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树立典型,鼓励学生们自我修改。学生在开始修改的时候一定会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是只要有这种意识了,就一定要帮助他们坚持下来。比如说有一个同学写的《老师请你也记住我》,文中有这样的一个句子,“老师我只是一个沉默者,所以你不会注意我,可是我也想得到你的认可”,在我们的鼓励之下这个学生把句子摇身一变,效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老师,我知道世界非常喧嚣,而我又过于渺小,但我还是想让你知道,在后排的那个角落里,有个女孩默默地期待你对她微笑。”。一个小小的句子,不同的修改方法就能起到完全不同的效果,只要我们一直鼓励,就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那个默默无闻的小女孩现在成了我的课代表。在她的带动下,很多学生开始认可自我修改。
学生作文修改还有一个时间的问题,感觉是很有必要说说的。现在的中学生学习的压力都不少,所以对作文的自我修改最好就是在课上解决。我的想法是九十分钟只能完成作文并且进行修改,课下的修改感觉都是得不偿失的。学生没有那个紧张的环境,也不会再埋头苦思。这个时候可以要求全部都交齐,然后有人想再仔细考虑的,一定要拿出好文章了。
学生认可了,修改的时间也有了,那么就到了修改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了。自己修改,改什么?
初中生修改自己的作文,绝对不会像那些比较成熟的作家一样,能够在各个环节都改的那么顺利。但是我们还是要严格的修改,对此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给的规定。
对照写作的基本标准,自我点评。以前老师批改作文的时候,都会从以下几点进行点评:
文章中心明确,感情真挚,思想健康,符合题目要求。
文章内容充实,字数符合标准,选材新颖,有代表性。
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能做到首尾呼应。
文章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文章语言流畅,能恰当使用修辞手法。
这是学生在考试中作文批改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在日常批语中常常写道的一些问题。可是重复的写着这样的语言,学生会感觉到比较厌烦。倒不如让学生直接背下来,写作文的时候就直接用红笔写在文章的后面,文章写完之后对照着标准,点评自己的文章。如果上面五条标准都是20分的话,学生差不多就能知道自己的总体水平如何了。一个人对着镜子,整理自己的衣服,就能知道自己哪里的穿着不合适。慢慢就会知道自己穿什么比较好看了。
找出文章之中的好句子,用阅读理解的方式对好句子进行点评。很多老师对此并不是很理解,既然修改文章是把不好的句子改好,那么分析自己的好句子是不是有点与本意背道而驰了呢?其实一篇六百字的文章让学生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写完,并且完成点评,里面的好句子应该说是非常有限的。在文章自评的初期,找出里面的不好句子,进行修改,对学生来说简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让学生找出好句子进行赏析却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他们首先会做的就是反思,为什么哪个句子都觉得不好?什么是好句子?好句子的标准是什么?找到了怎么评价?这一系列的反思之后,学生对文章的好句子开始有了自己的理解,他们在写作的时候去考虑修辞手法,文章的字面意思,文章的深层意义。慢慢的在文章之中开始写自己认为比较出彩的句子,文章修改到这里已经会初见成效。
找出文章中的差句子进行修改,将前后句子进行对比,说说新句子的好处。不好的句子是在学生写作之中下意识的写出来的,是一种真实的水平。但是经过反思之后,写出来的文章,不管是在修辞手法上,关联词语上,还是用词的准确度上都有一个很好的改变。学生慢慢理解了自己批改文章的好处,自己看到了进步。好句子的成就感都想和别人分享,他们开始变得自信,开始明白,原来来第一稿真的是垃圾,好文章原来真的是改出来的。阳光之后原来真的有彩虹。
根据自己的安排调节对文章中句子的批改。比如说,在一段时间之内想让学生们使用排比手法增强文章的气势,这个时候就引导学生适当点评排比句。若是想让学生更清晰的理解文章的结构,就把重点调节到文章布局的方面来。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但是对这些学生应该一步步,慢慢引导,慢慢走。
相比于以前,现在更喜欢看学生的作文。拿起他们的文章,红红的笔迹告诉我哪里是好句子,哪里已经经过了修改,每篇至少六个句子的点评,让我和学生走得更近。学生们开始明白,原来作文真的需要修改。我也考试明白,原来只要我们引导的好,孩子们的作文真的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