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前特意重撸一遍小说,这大概是个不好的习惯。
看过电影,仿佛有许多话要说,但是说出来又有些许杂乱无章,罢了罢了,姑且当做我一个书迷的一点点胡言乱语吧。
“那些人就如同时钟里无用的齿轮,每天过着无意义的生活。”初读小说时,便对这番齿轮无用论印象深刻,总感觉假设电影的伊始给“技师”一个特写,更能满足我理想中剧情的开始,当然不可避免的,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便不赘述。大概之所以会对这理论念念不忘,很大的原因在于故事最后的结果推翻了这理论,没有无用的齿轮,所有的齿轮都是彼此咬合,环环相扣,才有最后的结局,或许这是我的一点小遗憾吧。
看书时一直想,靖子的眼睛有多美,值得石神爱的如此不顾一切,让石神那样一个石头般的人儿说出“有些人活着就足以拯救某些人”动人的话。讲实话,林心如的眼睛确实很符合我理想中靖子眼睛的模样,如沉静的湖水,微笑时泛起层层涟漪,即便久经风尘,眼神里仍带着善良与纯真,当然,电影里的靖子给我更多温情的感觉,“橙子情节”的设定让石神同靖子的联系更多一些,而不是同书中干巴巴的书信与电话,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居,这个设定或许更符合生活些。相反的,我其实是有些讨厌书中的靖子的,她后来同工藤总让我捶胸顿足的骂她对不起石神,或许书中的靖子后来还有一些些想要摆脱石神的感觉,给了我一些自私的感觉,若不是美里的自杀未遂,我不能想象靖子究竟会做何选择,她的那种纠结反复,可能就恰恰是人性,而我站在了圣母的角度批判她,只能说不过是我一家之言,不足理论。
电影中对于靖子的那番纠结表现出来的张力一般,或许对于要求高的人是一种遗憾,然对于我,却是一种窃喜。
张鲁一的石神总体都让我非常有代入感,对数学疯魔的人,对于周遭的一切都几乎是淡淡然的,对于自己爱的人,可以不顾一切,甚至不惜破坏自己的声誉,给自己扣上变态跟踪狂的帽子。微微驼着背,始终对于周围的人带着疏离的态度,然我的小伙伴认为,从电影情节看,石神经常爬山,打羽毛球,或是从书中看,石神是会柔道的,不应该弓腰驼背的,好吧,或许是数学题做多累的呢,也可能是人际交往中的不自信,所以带一点点的驼背呢,小伙伴不愿同我理论,我便也不纠结。
或许人这一生,真的就如同东野圭吾小说里齿轮论一般,每个人都是时间这个大钟里不停运转的齿轮,周围的人同你彼此纠缠,咔哒咔哒不停磨合,直到生命的最后。
电影的时间终究是有限的,对于故事的推进不免有些突兀,不过也确实让我很满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