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时常想起那篇文章,牵着蜗牛散步,时常反思自己的教育观。也许在我们的眼中,那只蜗牛慢吞吞,或许他已经用尽了全力。
抱抱经常因为刷牙磨蹭而遭到批评,甚至像今天一样,被他老爸一顿收拾。哭声惨烈,气氛尴尬。最后,他哭着也要大声和他老爸商量,你不要打我了好不好?在得到肯定回答之后,哭声才渐渐低下来。然而,他不哭,仅仅是因为害怕再次被打,而不是因为想要刷牙不磨蹭。试问,这样的教育是否有效?
他俩在卫生间对战,我在外面照顾亲亲。亲亲表现出异常地哭闹,应该是被哥哥的哭声惊吓到了。我试图到卫生间把他爸爸叫出来,冷处理,可是气头上谁还能忍得住呢?最后,我也成了不愿成为的那个样子,爸爸在“教育”,我在“护着”。
其实,我只是想说,教育这件事儿,甭想一次搞定。一次打骂,不仅会伤了孩子的情感发育,对整件事也是无益的。我有两个孩子,在教育大宝的时候,更应该考虑到的是对二宝的影响。她还小,什么都还不懂,但她会听会看会学。这样的打骂何尝不是在做一种很坏的示范呢?孩子,就是故事中的那只蜗牛,也许在我们看来很简单的事,他需要拼尽全力才能做得到呢。
牵着一只蜗牛散步,何不放低姿态,放缓脚步,你慢,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