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学的时候,妈妈管我管得很严,她认为女孩子应该把心思都放在学习上,不应该放在吃和穿上。用她的话说就是:“人家看不看得起你,不在于你穿什么衣服,如果你学习特别好,哪怕你穿一身破衣服,只要洗得干干净净的,别人照样高看你。”
她的话,我没有实践的机会,因为我一直做不到“学习特别好”。但妈妈却能够按照她的想法让我尽量朴素。
妈妈有三个妹妹,我上中学的时候,身高已经比妈妈高了,但正好和我那三个姨的身高相当。于是,我上中学那几年,大部分衣服都来源于我那几个姨。有她们穿着小了的,有她们年轻时候穿的但现在不适合穿的,甚至还有她们单位发的工作服。
我记得有一条藏蓝色裤子,是我某个姨年轻时候学农发的裤子,只穿过一两次,很新,但带着鲜明的时代特点,棉布料子,两条直筒筒的裤腿像面口袋一样肥大。
无疑,我穿着这样的裤子被同学“嘲笑”了。我不知道那算不算“嘲笑”,也许只是同学善意的 玩笑而已,但少女的心依然敏感得被刺到了。
我当天回家就脱下了那条裤子。
接下来的情节,不是我再也不穿这条裤子了,而是——我自己动手把这条裤子改成了瘦腿裤子。
是的,我没有能力抗拒来自妈妈的管制,而且如果我坚决不穿这条裤子,妈妈也不会因此再给我一条新裤子。
其实从小到大,我也一直不曾正面对抗过妈妈,好像我一直是用这种迂回的方法,给自己找另一条出路。
我先是把两条裤腿缝瘦了,然后发现只缝裤腿还不行,还要同时缩小臀部的尺寸。我没学过裁剪缝纫,那时候也没有百度让我搜索如何改衣服。我唯一的办法,是按照裤子原先的缝线,往里收相应的尺寸。
裤腿瘦了,臀部也小了,腰部不好改,没关系啊,有腰带就行了,反正穿在衣服里面,别人也看不见。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她已经很满意自己的这件“作品”了。
我家没有缝纫机,我全靠手工缝制完成了整条裤子的改动工程。改完了,再用熨斗熨一下手缝的裤缝。我穿上试了试,还不错呢,起码看起来是一条正常的裤子。
这条裤子,我人生的第一件手工改制的作品,从此开启了我改衣服的历程。我再也不怕妈妈甩过来的那些不合身的肥大的衣服了。我改衣服的方法很简单粗暴,就是哪里肥了大了就把哪里缝进去,不科学,但改完熨好后至少比之前穿着好看。
虽然改衣服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我依然改出了乐趣。把一样有缺陷的东西通过自己的琢磨、实践变成了可用的东西,我发现这个过程也是满有意思的。甚至高三毕业那年,暑假空闲时间多的时候,我主动把我的一条不常穿的短裙改成了裙裤。
那时候我已经聪明多了,也有了点经验,我用报纸按照裙裤的样子先剪出模板,然后再把模板铺在裙子上,剪下相同的形状。这条裙裤很成功,让我很有成就感。
上大学后,有一次室友上衣的拉链坏了。那时候大家都是穷学生,做什么都想着尽量省钱,我就自告奋勇帮室友换拉链。
先把旧拉链拆下来,再把新拉链缝上去,这对我来说,太简单了。为了美观,走线要来回走两遍,还要缝得直。等我把衣服再交给室友的时候,她惊叹:“这是你手缝的吗?看起来就像缝纫机缝的一样!”
那是我引以为豪的一刻。
所以,你看,被人嘲笑也不全是坏处,也有好处。为了不被人嘲笑,人会被激发出其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