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2020.12.2 晚上10.10,把今天下午听和记的嘉定区自主性拓展课程区级比赛的全部内容记录下来,明天有时间再来提炼和思考怎么修改我的科目纲要。
中药的拓展课(二等奖)
提问环节:
1、中药的专业性
2、关于中医大家的出场,是时间顺序吗?除了培养技能专业外,还有哪些方面可以有提升?
3、课本剧在课程中的作用和功能?
4、科目中关注故事阅读,在拓展型课程的阅读教学,和小学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语文教研员:学科整合,将语文学科学习的技能、方法,在拓展课中做更多延伸,体会、感悟人物角色等,服务拓展型课程)
外高小学 灯彩(二等奖)
介绍:
1、科目纲要介绍(科目开发说明、科目目标、科目内容、科目实施、科目评价)
1)科目开发说明:开发背景、学情分析、育人价值
2)科目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3)科目内容:介绍主题
4)科目实施:
5)科目评价:(评价表)
2、科目改进
学生学段的增加、第二主题中结合各类节日做灯、增加了我们的灯主题
3、本课的教学活动介绍
本课的目的、教学活动的过程、教学亮点(话中秋,弘扬传统文化、做花灯锻炼劳动技能、学规矩培养规则意识、重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提问环节:
1、课程非常注重与传统文化结合,那么课程重点到底是文化上还是灯的制作上?或者文化与灯的制作是什么关系?
2、科目设计时有文化线和制作线,课程中主题与主题之间是什么关系?制作难度是递增还是怎么样的?
也就是说,在这个课程中,制作方面是有能力的进阶的,是吗?
3、16课时中,正月到九九重阳的不同主题,跨度1年,课时如何分布?
4、教学视频中,呈现出来的是,学生跟着老师在做,但是教学设计中,又有一个目标是“发挥创造力”,我想问发挥创造力在课堂中是如何体现的?
新城实验学校 徐忆艺 勤雁家政所《让童年预见未来》(一等奖)
1、科目纲要设计:
1)科目开发说明:
开发背景:符合育人需求,聚焦新型职业(国家层面、市级层面、区级层面、校级层面)国家、市、区有劳动教育有关的要求。学校的背景和本课开发在学校系列课程体系中的位置。
学情分析:
执教教师:意识引领为先,价值发挥为重。课程情境设计意识和劳动教育课程的意识,发挥“促进知行合一”、“提升职业认知”、“实现劳动教育真实发生”的价值
2)科目目标:灵活迁移方法,自由延展空间
3)科目内容:源于真实情景,模拟职业体验
4)科目实施:关注学习经历,促进知行合一(注重实践参与、鼓励评价交流、促进知行合一)
5)科目评价:依托校本特色,开展多元评价(做了一个课程整体的评价表,可以和学校其他岗位的竞聘相关联)
2、本课的活动设计(课前准备、创设情境、学习叠法、交流评价)
提问环节:
1、课程的主题贴近热点,选择的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非常好。课时安排只有8课时,如何考虑?8课时结束后,时间如何安排。
回答:最初设计也是16课时,但是基于学校的学情,家长的心声,学校采用长短课程,8课时在校内,其余的内容课后回家做,学习的时空发生了变化。
2、劳动教育提倡出力流汗,目前你的课程还是比较简单的,那你对出力流汗是怎么考虑的?
3、本课中,2个环节使用了教育戏剧的习式(画一个大圈),你是如何评判使用习式,学生进入状态的程度?有哪一些点是可以帮助学生进入到体验经验的状态的?扮演角色和进入习式有区别吗?
回答:这是心理剧中的扮演替身的过程。
追问:如何帮助学生进入角色,加强这个环节的有效性?角色中的小孩真的变身了吗?如果他在角色外,他会怎么说?
4、教学活动中,有学生是一直在地上叠的,教师也已经有过提醒了。那在评价环节,是如何评价这件事的?从劳动精神的角度是鼓励这样的行为的,但是从劳动习惯的角度,没有一个家庭会允许这个行为的,你是如何看待和关注这个问题的呢?
回答:只对那些在桌子上整理的同学正面评价,不给扣分一说。以鼓励为主。
追问:这个习惯在评价中你使用了守规则的评价内容,那么你是如何评价学生不守规则(在地上叠)的?规则是需要说no 的,如果涉及安全规则呢?
5、本节课是叠袜子,却看到了衣服裤子?
回答:学生可以用好口袋折叠法来叠衣服裤子,这是一个迁移的过程。
追问:那最后怎么评价,收纳的好或不好的呢?有没有技术层面的评价?多种叠袜子的技能在这节课有没有要求?
追问:这两种折叠方法,如果在课后要评价学生都掌握,需要跟一个什么课后活动?
古猗小学 裴盼盼 《认识南翔小导游》(一等奖)
1、科目说明:
1)科目开发说明:背景分析、学情分析、教师执教专业要求、育人价值、计划课时
2)科目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3)科目内容:整合综合学科,体现课程融合(二年级戴红领巾了解9.18事变、语文课本的课文写一首“南翔的桥”小诗、南翔小笼的美术课彩泥制作)3次迭代,最后有了小导游项目活动。
4)科目实施:3年级学生,每周1课时,共20课时。活动形式有实地探访、网络学习、文本阅览、展示评价、交流表达。实施原则(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普适性;注重实践能力,体现能动性;引导探究学习,体现自主性;凸显生动愉悦,体现生态性。)课程资源(小笼制作室、场馆资源、南翔生活网、古漪园官网、南翔古镇文化书系)
5)科目评价:过程性评价体现实效性、阶段性评价体现参与性、多元评价方式的有机融合、展示性评价、分享性评价、团队性评价
2、本课教学设计
1)视频引入,游戏激趣;了解职业,确立对象;创设情境,有序商讨;分工合作,合理制表;展示交流,评价总结
2)活动反思:
融合在地资源,丰富课程内容;聚焦学科素养,渗透职业体验;借助信息技术,体现学习经历
提问环节:
1、计划15课时,实际设计20课时,有什么考虑?
回答:15课时是初稿,在实施过程中基于学生学习后的情况,有些内容体验度不过距离他们太遥远,为了丰富学生的体验,增加到了20课时,多的5课时采用实践的方式展开。
2、评价上,围绕学生的素养的评价为主,但实际这个课程是以项目的形式展开的,是否有以项目的形式给出的评价要素?对项目会有更细致的要求。
3、设计合理的计划书是需要采集信息,如实地探访的,课时安排中实地探访只有1课时的安排,1课时的实地探访够吗?实地探访以及前面课时的介绍,和最后的任务之间是什么关系?
嘉一附小 郭涛《墨韵·墨趣》社团课(一等奖)
1、科目说明
1)科目开发说明:
传统国画存在的问题,我校开发时借鉴了“先学后教”、“做中学”、“笔墨体验”、“个性表现”,由于“性别、性格、年龄、喜好、情绪、生活经历、用笔习惯”等,会呈现作品的随意性、偶得性、多样性,这也使作品更加稚拙和童趣。
课程题材:常见、喜爱、富有地方特色,新鲜感和趣味性
课程定位:笔、墨、色的技法上,巩固、延伸和递进
2)课程目标:
核心概念:欣赏、观察、分析、概括国画艺术造型的特点,在复习国画用笔、用墨、用色的基础上,学习用各种技法来表现各种画物。
学习过程:通过欣赏、尝试、复习、体验水墨画中的基本技法,在观察、分析、创造中理解动物、人物、建筑等造型的概括规律,运用传统笔墨重新塑造它们。
教育价值
3)科目内容:
4)科目实施:3-5年级18人
课程资源:走进艺术馆,校园中的国画展览
5)科目评价:作品评价、学生评价
2、本课的教学内容:
提问环节:
1、卷轴在古代是怎么看的?打开和收起卷轴有什么规矩?
2、国画课程,您的独特之处,包括培养学生的审美、包括卷轴,你是如何平衡审美和绘画技术的?
3、传统的笔墨语言,和学生的技法之间?(回答:传统的只有一种技法,但学生没有章法,没有技法,所以会有多种呈现的稚嫩的美感),那么哪些技法是要说no的?
回答:把技法教给学生,然后学生自己去玩(追问:这个玩很有意思…)
4、混班这个问题,是如何体现的。有没有在班级中出现,你在教3年级,五年级的孩子自己玩?
5、为什么模块最后落到建筑上?
6、评价表(合作、交流之类的),对学生学习这门课有帮助吗?
回答:潜移默化地养成交流、合作的技能。
追问:创作是独自创作的,合作体现在哪里?
追问:你罗列的评价标准,不是这个课最核心的评价点?
7、混班教学,比教1个班,更累还是更轻松?
专家点评(市教研员 姚军)
1、科目建设的特点:
1)因应党和国家的要求的。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劳动实践……
2)设计与实施中,关注综合性、跨学科性、实践性。不仅让学生在课堂里学什么,而且要在课堂外学什么;校内学什么链接到校外学什么;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的解决;
3)课程资源:更多资源的获得,如何更精致、更有品质,课程资源很重要。利用在地资源、博物馆资源、专家资源
4)课程建设注重迭代,看到发展的轨迹。
2、本次主题:创设真实灵动课堂,提升课程的实施品质。
自主性拓展板块,按照江xxx老师的话来说,我们要在这个框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学生带着他的兴趣来的,在你的课程中得到兴趣的发展和技能的进阶,带着更大的兴趣走出你的课程,在你的课程轨迹上,寻求新的发展。
这样的课程,可以有综合性和实践性,同时也要有它的专业性,探究型课程是可以在一个一个的项目中发展学生研究的能力,但是拓展型课程是有学术路径的,你要发展学生的哪方面学术特长?
混班这种形式很好,需要遵守的是“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因此在拓展型的课程中,是否可以让每位学生有参差的发展、自由的发展。
区教育学院 周主任
感触:高中综合素质评定改革,初中改革,小学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自上而下的改革,考查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素养的发展。
拓展课的困境:
1)基本是兼职教师,但是一定是专业的。不仅是课程专业,还有对于拓展型课程的高层的、上位的专业性。
2)好的课程,如何保障它的原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