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负的孩子总认为只有自己是最好的、最棒的,别人则一无是处。他们大多都有很强的自尊心,无论做什么事都不希望或不愿意别人在自己之上,对别人的成功十分嫉妒,对别人的失败则幸灾乐祸,不向别人提供任何帮助。
同时,在别人成功的时候,这种孩子常用“酸葡萄心理”来维持自己的心理平衡。那些狂妄自大、自命不凡的孩子往往就像夜行军一样,总是试图使灯塔改变方向,最后的结果会是十分危险的。所以,为了孩子健康地成长,家长一定要纠正孩子自负的不良性格。
如今,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全面教育,从小开始,孩子就“被参加”各种兴趣班,学习音乐、绘画、体育等,常有一些孩子小小年纪就有一技之长,亲友们对其也是不吝赞美,时间一久,孩子难免渐渐地自满起来,总是瞧不起别人。最后,在小朋友中间也不合群,甚至对长辈也傲慢无礼。
这些孩子身上的缺点多半是家长教育方式不当引起的,孩子无论是自理能力差还是意志软弱、自负心理严重,多半都是家长过分溺爱、骄纵孩子导致的。所以,家长一定要理智地、科学地爱孩子,让孩子多一些接触社会的机会。当他们看到外面纷繁复杂的世界,认识到“强中还有强中手”,并接触到比自己更优秀、更具专长的人时,就不会为自己的一点点小成绩而自负了。
纠正孩子们因优越感而造成的自负心理,苏格拉底很有办法。
有一天,苏格拉底的弟子聚在一块儿聊天,一位出身富有的学生当着所有同学的面夸耀他家在雅典附近拥有一片很大的田地。当他吹嘘完的时候,一直站在旁边不动声色的苏格拉底拿出一张地图说:“麻烦你指给我看亚细亚在哪里。”“这一大片全是。”学生指着地图得意扬扬地说。“很好!那么,希腊在哪里?”苏格拉底又问。
学生好不容易才在地图上找出一小块来,但和亚细亚相比,那实在是太微小了
“雅典在哪儿?”苏格拉底又问。
“雅典,就更小了,好像是在这儿。”学生指着一个点小声说。最后,苏格拉底看着他说:“现在,请你指给我看,你家那块广阔的田地在哪里呢?”
学生满头大汗地找,但他家的田地在地图上连一丝影子也没有。他很尴尬地回答道:“对不起老师,我错了。”
孩子有自负心理对其成长是极其不利的,家长应帮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克服自负的毛病。下面是具体的方法:
1.帮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我
孩子的自我认识会受到成人评价的极大影响,这就要求家长在进行评价时要客观、全面,不仅要看到孩子的优点,更要指出其缺点,万万不可忽视、缩小甚至帮助其掩盖缺点,对优点的表扬要适度。
2.指导孩子学会欣赏他人,培养良好的品质
家长应指导孩子学会欣赏他人,以促使其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学会欣赏他人才不会自视甚高。对孩子来说,学会欣赏他人并非易事,这需要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从点滴做起,家长要帮助他们慢慢地克服自负心理,比如学会宽容,学会倾听,尊重与理解他人学会关心、爱护他人等,这些都有助于孩子摆脱自以为是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