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崔律精时力之100天挑战《奇特的一生》阅读”系列,今天是2019年3月27日。
一、原文:
P176
柳比歇夫完成自己原定的计划了吗?大自然赋予了他(或者说他从大自然那儿领取了)完成计划的一切条件:才能、长寿。他还制定了一个时间统计法,尽管有所偏离,但他还是一直遵循着这个时间统计法来使用时间和精力……
可惜,他并未完成原定的计划。在生命将终的时候,他明白自己的目标并没有实现,而且永远也实现不了了。根据自己的时间统计法,他可以精确地计算出,还差多少就可以实现他订的目标。当他决定集中精力写《文化史上的德谟克利特和柏拉图两个流派》一书时,他已满72岁了。他预计这本书将占用7至8年的时间,并将成为他最后的一部著作。就像任何一部最后的著作一样,这部著作将是一部主要的著作,里面将剖析普通生物学的概念。
在写作过程中,书的中心部分开始增添大量一般哲学性的思索和社会科学的科目——这倒不是偶然的,因为这本书的内容理应涉及人们认识的统一性。
用了几年时间,他才写到哥白尼。显然,他未必能囊括生物学各科了。按具体体系拟订的研究项目也落空了。从1925年起,他就千方百计压缩自己对昆虫的研究。他舍弃了象虫类,只留下了地蚤。但就是地蚤,他也不得不缩减种类。到了1970年,在可靠地鉴别性别方面,他总共才完成了6个小类的任务。设想得那样多,而完成得却那样少!45年从事跳甲属的研究工作,成果却是如此微不足道。
二、我的阅读日志:
1.计划未完成:柳比歇夫最终未能全部完成原定的计划。我认为计划是有阶段性的,我们无法预计自己生命的尽头,我们只能按照自己的理想去制定一生的计划。按照柳比歇夫的习惯,他的计划肯定不会是很简单、很容易完成的,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目标如同地平线,他一直朝向最终的目标前进,无限接近,这本身就是很值得称赞的。
2.最后的一部著作预订7至8年的时间来写,这让我十分诧异,我无法想象这本书里的内容是多么的丰富!但是他在72岁的高龄,仍然能够坚持著作,十分汗颜。反观自己,写书的想法由来已久,却迟迟没有行动计划。
3.柳比歇夫45年的研究工作,成果却微不足道。跳甲属的研究是生物学科的细分领域,而他不停地进行压缩,也就是再细分,最后到了地蚤的研究,到了1970年,他总共才完成了6个小类的任务,这简直是不可思议。尤其是对比他的业余爱好,研究的领域涉及哲学、文学、历史等方面,就可以感受到巨大的差异。如果说杂家像是一棵树的话,但是精益求精的专家简直就像是一片叶子!反观自己,一直觉得专业细分,限制了其他方面的发展,殊不知细分专业的工作也是一个有待深入挖掘的领域,可以大有作为。
三、崔律的阅读指引:
本段对我制定目标的帮助:制度目标要有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相结合:特别是在写RIA便签的时候,感受特别深。刚开始,我在写A2的时候总想着求全求大,时间周期拉得特别长。现在,我尽量写一些短期、易达成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