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班下班,遇到的都是一样的人,和一样的人待在一起就是八九个小时,说起来比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的时间都长。既然要待在一起那么长时间,还有什么理由抱怨这个人怎么不好啦,那个人怎么唠叨啦。
人在这个世界上体验的痛苦要比快乐多,快乐那么少,为什么还要自己制造痛苦呢?
我的一个同事,他三个月前从别的工作小组调换到我们组,大家一起工作的时候,免不了要聊几句。这个同事最喜欢的就是聊人际关系和八卦,他刚从别的组过来,自然要聊他过来的原因。
表面上,领导是以每个组的工作人员都需要轮换,和不同的人接触、磨合,把一些效率高的工作方法带到其他组,并且和不同的组员之间配合出更为适合的工作方法,有利于推广,让全部门的工作效率逐步提高。
而从这个同事的嘴里说出来的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他过来是因为那个组有几个人他实在是看不惯,就他的话来说就是,他们又精又会看人脸色,强势的那几个和领导不敢得罪,还去拍马屁,其他人就呼来喝去的,胡乱使唤,实在受不了。刚好领导有这个轮换人的主意,他就主动要求换过来了。
我听他的话,有情绪的一方面,当然也有事实的一方面。在一个部门工作,人员组成本来就是参差不齐,更何况性格。同事之间有合作的关系,也有竞争的关系,为了自己的利益,根据自己的性格,表现出来的做法就千奇百怪。
上班的时候,就一个目的,早点下班。为了这个目的,大家肯定要放弃一些自己的利益,和其他人能够在一起合作;同时,合作间隙,节奏不是那么紧凑的时候,一些人耍小聪明也无可厚非。毕竟,大家除了共事,也没有其他什么关系了,顶多就是比陌生人熟悉一些罢了。
那么,既然大家经常见面,时间又很长,人和人之间那点事本来就很糟心,再给自己以外的人插标签,定脾性,还大部分都是不好的标签;根据标签来定义自己的心情,总是一副“总有刁民想害朕”的表情,何必呢?
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呈现出来的样貌是不一样的,如果用这个认知放在人际关系上,可以表现为,把那些唠叨的人看做是精力充沛的人;把那些优柔寡断的人看做是心思细密的人。是不是自己的心情就会好很多呢?
放在那个同事讲的那些人身上,精又看人脸色的人完全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表现,他们不敢去得罪那些强势的人,因为怕失败,工作中使唤人是避免不了的,与其伤精费神地叫那些不为所动的人帮忙做事,还不如去叫脾气比较软和的人去了。这么看来,这些人的脾气是不是还不如自己,心情是不是瞬间就好了呢?
只要换个角度看那些平常别扭的人,自然不会干扰自己的心情,要么就想简单点,大家都是来工作的,目的就是早点下班,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