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随着浓浓的粽香飘满大街小巷,端午节悄然而至。纪念诗人屈原、弘扬爱国精神,我们把丰富的情感寄托在一枚小小的粽子上。包粽子是门手艺活,选材、用量、手法都十分考究。在“粽”情端午之际,广大党员干部也应该捋一捋应有的“端午习俗”,悟一悟该思的“端午情怀”,思考如何包出人民最“粽”意的味儿。
一是包一枚晶莹剔透的“蜜枣粽”,品屈原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的“爱国初心”。红红的蜜枣裹进粽子中间,是点睛之笔,好像是一颗“红心”生长在雪白的糯米中,又像是一颗爱国向党的赤诚之心。千年前,屈原抱定心中高洁的理想,纵身一跃以身殉国,用宝贵的生命在民族危亡间敲响警钟,其忠贞爱国、矢志不渝的气节流传千古。千年后,从“创造奇迹”的两弹一星到世界前列的载人航天,从众志成城的抗击非典,再到疫情防控大考和脱贫攻坚硬仗的“双战场”,党内涌现了无数如同屈原一般,将国家与人民根植于自身信仰的先锋干部,他们在筚路蓝缕中勇扛重担,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矢志前行。当代的广大党员干部应深刻领悟和继承屈原的忠贞品格和爱国气节,将思想牢牢“扎根”于爱国爱党的“红色土壤”里,做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怀爱国之情,立报国之志,践报国之行,茁壮成长为新时代发展的“栋梁”。
二是包一枚货真价实的“鲜肉粽”,品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奋进初心”。鲜肉粽的灵魂在于超高的馅料配比,一口咬下去,口口有肉口口糯,肉油溢粽叶,糯香浸入魂,可谓幸福感爆棚。试想若是鲜肉粽缺了这柔嫩味鲜、肥而不腻的猪肉“干货”,它还能被誉为“粽子之王”吗?显然是不行的。就像猪肉内馅是鲜肉粽的灵魂,本领能力也是党员干部必备的“基本功”。面对繁琐复杂、牵涉面广的基层工作,倘若广大党员干部没有练就为民所依、为民所靠的“宽肩膀”,努力成长为“复合型干部”,那么当好人民群众的“服务员”也就是天方夜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长路漫漫的远征,打铁还需自身硬,党员干部要“干”字当头,有“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远见卓识和超前意识,不断加强学习和自身修养,提升履职尽责的本领能力,努力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不管是在脱贫攻坚一线、还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征途中,都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把干事的热情和务实的态度结合起来,以实心行实政,以实政求实效,才能更好地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
三是包一枚返璞归真的“碱水粽”,品屈原“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的“廉洁初心”。碱水粽食材简单,就是将糯米淘洗干净,加入适量的碱面,下手抓拌均匀后静置一阵,再用清水洗净,用粽叶包裹上,蒸熟即可。碱水粽因为其清香微甜,味道独特,得到众多食客的好评。糯米清新透亮、干干净净,好比是从政为官的第一原则——清清白白。“勤者,政之所要;廉者,政之本也。”在“节”味的载歌载舞中,广大干部更应该要有“碱水粽”的品质,比常人多一份清醒,坚决不摸廉洁的“高压线”。要有“勇士闯关斩将”的定力和胸怀,戴好“紧箍咒”,闯朋友关、亲情关、同学关、同事关和老乡关,让正常人情往来远离“私人订制”,斩温柔冢、饕餮情和杜康醉,不断提升党性修养,增强拒腐防变能力,争做干净、忠诚的新时代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