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现在故意慢慢儿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这是杨绛先生在《我们仨》第二部《我们仨失散了》中的一句话。
这句话,让读着的我深深感受到一对鹣鲽情深的老年夫妻生死别离的难舍和隐忍。
很早就知道这本书,很早就听说过钱锺书先生和杨绛先生,可却一直没有什么兴趣来读《我们仨》。想来想去,该是自个儿的年轻气盛,自以为是,曾一度对这种写家人之间最普通生活故事不屑一顾吧。所以,就连在书店那一段最接近的时间,也没去翻拾过它。
当我经历一些事情,渐渐成长,也开始在心中有了故事,才明白,这最平凡最普通的生活才是人世间最可贵的生活。
在我遇到困难时,给我最大支持和呵护的不是旁人,正是我平时最忽略的家人。这世上最美的故事,就是我和他们的日常。还有,如果我能写出,就是我为他们而写的故事。
我终于有了这份读《我们仨》的心气儿。
怎么形容我读过之后的触动呢?因为是回忆,是离别,就不免伤感。但这伤感中有温馨,有快乐,有为彼此的奉献,有丝丝深情在每一处。就像书里自制的三合一红茶水,浓淡相宜。
谁都会遇到不顺,我以此鼓励自己,不管你处在什么样的境地里,就去好好地工作吧,好好的生活吧!眷顾你的家人,珍惜你的家人和身边真正的良师益友!
前几天的清晨,读完前两部《我们俩老了》和《我们仨失散了》。
偌大的房间里,只有我一个人,安静得让人发毛。我坐在书桌前,就那么扯开嗓子痛痛快快地哭了出来,哭得挺放纵。
哭过之后,我胸中的郁结即时消散。你若是问我为什么会这样?我想说句真心话,就是我明白不管你是谁,你都将在生活里被煎炒烹炸,就淡然地留一颗丹心,奔着生活里的向阳吧。
我也体会到了杨绛先生书中所写:
“我自以为已经结成硬块的心,又张开几只眼睛,潸潸流泪,把胸中那个疙疙瘩瘩的硬块湿润得软和了些,也光滑了些。“
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就是与家人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一起散步,一起做着所有的有聊和无聊的事情......
书中有一段对钱钟书先生父女二人追逐嬉戏时,钱钟书先生状态细微地描写:
”锺书把自己缩得不能再小,紧闭着眼睛说:“我不在这里!”他笑得都站不直了。我隔着他的肚皮,也能看到他肚子里翻滚的笑浪。“
“隔着肚皮都能看见笑浪”,这语言的精妙令人赞叹。我清清楚楚地记得,那会儿,我藏在厚厚的窗帘里,别提多担心被找到了,硬是把落地窗帘从高空中生生踩了下来。我也有笑破肚皮的欢乐。
钱钟书先生被带走,作者后知后觉地醒悟,那经典的一句,确几乎是所有人的经历:
”我怎么能让锺书坐上一辆不知来路的汽车,开往不知哪里去呢?“
人真格儿会这样的。
记得那一年,总是不断地有醉酒突发死亡的传说,我便提着一颗小小的心,总怕父亲哪天出事。可是那天父亲醉得不省人事回家,我和妈妈却都当作平常。父亲就在我们疏忽的那一夜,在所有人的睡梦中离去……
我也后悔过,为什么不提醒妈妈呢?我为什么只有那一次没有在意呢?
《我们仨》,几乎每一处的描写,都饱含情感,却并不使读的人负荷。一字字,一句句,自然而然,不加雕琢。
你瞧:
”我们在后舱脱了鞋,轻轻走向床前。只见他紧抿着嘴唇,眼睛里还噙着些泪,脸上有一道泪痕。“(这是钱钟书先生被接走后一个人住在驿道时,被探望的母女见到的情景。)
”阿圆每次回来,总有许多趣事讲给我们听,填满了我不做梦留下的空白。“
”她叫的一声“娘”比往常更温软亲热。“
——这两处是写女儿不留痕迹地呵护父母亲的情形。
女儿病魔缠身,却竭尽可能把大把的时间留给父亲母亲,把笑和温柔留给年迈地父亲母亲。不经意间,藏了细细深深的情意。让读着的人也跟着陷入。
医院相熟的人们谈起杨绛先生的女儿,是像这样:”她自己说,她得的是一种很特殊的结核病,潜伏了几十年又再发,得用重药。她很坚强。真坚强。只是她一直在惦着她的爹妈,说到妈妈就流眼泪。“
”阿圆清澈得眼睛里,泛出了鲜花一样的微笑。她说:“是的,爸爸,我就回去了。”——女儿与父母,就这样温温地告别,在微笑中,女儿先走了。
如梦似幻。
钱钟书先生不久也走了。
“我抚摸着一步步走过地驿道,一路上都是离情。”
最简单的温馨,尽量拉长的生死离情。这就是最平常的生活里的至亲之情。
一笔一墨,一点一字,都是浅浅的情深意切。
清澈饱满,又朴实无华。
我想,我们每一个人这一生都在做着这个万里长梦吧。
从出生,成长,长成,成熟,直至离死亡越来越近。这万里长梦,梦里是我们一生的至亲至爱。
万里长梦,与至亲。
谨以此文献给至亲的人们,致杨绛先生
细雪如烟
2021.4.9 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