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爱是毒药:从《高老头》中看畸形亲子关系的悲剧


网上有这样一个视频,一个叫小高的女孩不断地在埋怨自己的爸爸没能力,赚不了大钱。还说,如果一个月能挣一万多,那也不至于过得这么苦。自己到处都要花钱,补习班费用,和同学的交际,哪样不用钱,甚至还过分到让父亲卖房子换钱,没地方住可以去租房子住。

而小高的父亲干的是一个保安的工作,中年离异,他也因此陷入一个死循环:他一直都在用物质补偿缺席的陪伴,小高父亲似乎陷入了死循环:用物质补偿缺席的陪伴,用妥协换取女儿片刻的笑脸,把女儿养成了索求无度的巨婴。

在小说《高老头》里,高老头法国大革命时期起家的一个面粉商人,中年丧妻,他把自己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了两个如花似玉的女儿身上,为了让女儿们挤进上流社会,这个爸爸从小就给她们良好的教育,而且在女儿出嫁的时候给了她们八十万法郎的陪嫁。

小说创作的背景正是1815年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中彻底败北,从此波旁王朝复辟,统治一直延续到1830年。在这个复辟时期,贵族从国外返回了法国耀武扬威,他们的实际地位和法国大革命以前不可同日而语了,因为资产阶级已经强大起来了,他们手里有钱,腰杆硬了,他们就敢跟贵族博弈。

到了复辟王朝后期,查理十世因为推动了一系列的反动政策激怒了人民,七月革命爆发,仅仅三天便推翻了复辟王朝,之后开始了长达十八年的七月王朝的统治,它空间意味着金融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高老头的故事就发生在1819年到1820年初的巴黎。

这个时期波旁王朝复辟,整个社会弥漫着一种倾向,就是金钱至上,什么都可以发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异常地脆弱和冷漠。整个故事是通过另一条线的中心人物,就是那个年轻人欧也纳来目睹和见证的,这个年轻人有着远大的梦想,他从乡下来到巴黎的中心,拼命想要进入上流社会。

两个女儿的堕落让高老头最终,到他生命即将终结的时候,两个女儿也没有来看他。他在临终时才明白,女儿从来没有爱过他,而他自己成了变态父爱的牺牲品。其实所有的父母子女一场,最后都是要告别的,亲子之爱指向的是分离,有智慧的父母其实应该提供适度的爱。

整本书看下来,我就发现这真的很适合中国的父母看的一本书,在中国有太多的像高老头这样的父母。有谁还记得那个最后把自己饿死的杨锁,不正是因为父母过度的爱,导致了他才一直在索取,就如高老头一样,正是因为他没有原则对子女的溺爱,让子女不断向他索取。

相比之下,那种适度的爱才有助于孩子成长为独立和有责任感的个体,这才是最有智慧的人。那什么是有智慧的人?指的就是你要理解孩子的需求,提供必要的支持,同时保持适当的距离,让孩子在感受到爱的同时也能够独立地成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