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自己是否有这种体验:本来认为自己不会做的事情,试着去做一做,发现居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比如,放学后母亲在家辅导孩子写作业,灯泡突然暗了,这时候如果等父亲回来修,势必会耽误孩子写作业的时间;如果母亲自己修,又不会,怎么办呢?当然,母亲可以求助朋友或者物业,可是相信有一部分母亲会自己尝试着修理一下,而且大多数母亲都会做得很好——成功地让灯再次亮了起来。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很多我们看似“没有天赋”的事情,只要愿意去试,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去琢磨,有什么学不会的呢?父亲修理一个灯泡5分钟,母亲花5倍的时间,也许也能办到!说到这里,大多数父母都能理解这个道理了,但是如果把这个道理放到孩子的学习上,很多父母却开始“迷糊”了。
针对于孩子父母经常耳提面命:“不要偏科,偏科会拉低分数,将来考不上理想的中学、大学!”
偏科是很多孩子都会遇到的问题,家长在面对偏科的孩子时,往往容易犯“迷糊”。什么是偏科?一科成绩显著没有另一科成绩好就是偏科吗?这个定义太狭隘了,很多时候孩子会有“假性偏科”,尤其在初中阶段,孩子可能因为同学的一句话、社会思潮的影响,以及对老师的喜好等引起偏科的现象,家长要帮助孩子找到偏科的真正的原因,切忌盲目下判断、贴标签。同时,家长一定要明白,在智力水平没有低下的情况下,没有什么学不会的知识,就像学会换灯泡的母亲一样,给孩子充足的时间,相信孩子的能力,让孩子去尝试、去钻研、去总结经验,孩子一定能学好。
修正对孩子“偏科”的评价
家长要做的是修正自己对孩子的评价,落实到客观现实来评价孩子。比如孩子语文98分,数学89分,家长可以评价“数学比语文低了9分”,但切忌评价“偏科,数学比语文学得差”。让孩子明白,天赋的不同让他在同等努力下,语文比数学考得好,但是他的数学只要多一些努力,最终也能学好,因为只要智力没有缺陷,没有什么学不会的知识。那些数学学得好的孩子,情况也是和他一样。
警惕心理暗示对孩子成绩的影响
很多时候,孩子认为自己“偏科”才会“偏科”,但是如果孩子的心里一旦认定自己“语文不如数学好”“数学思维不如别人”,那么消极的心理暗示会摧毁孩子在这一门课上的信心,比如上面案例中的女孩就是如此。孩子如果没有学好的信心,想要在这一门课上得高分几乎是不可能的。
心理小课堂
智力障碍又称智力缺陷,一般指的是由于大脑受到器质性的损害或是由于脑发育不完全从而造成认知活动的持续障碍以及整个心理活动的障碍。智力障碍儿童的智力显著低于正常人的平均智力水平。正常人的平均智商为100。当一个儿童的智商为100时表示智力正常,假如一个儿童的智商在70分以下,他的智力就被称为“显著低于”平均水平。智商低于70分的儿童,在100个同龄儿童中仅有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