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约七十年代,那个时候他才十三岁,记得辍学的那一天,他的好朋友还特意来看望他,想劝说他回去继续上学。
他把同龄的朋友拉到一个角落,说话的语气里明显不是他这个年龄所有的成熟与沧桑:
“家里八个人八张嘴,我要是不去赚钱,就要饿死在书桌上了。”
朋友不知该说些什么好,只是拿出从家里带来的一个热馒头,说道:
“我每天都给你带馒头吃,你还是回学校吧。”
他笑了笑,抹了抹鼻子上的鼻涕后,手也不擦的拿起馒头,三口两下就咽进了肚子,没有再说话。
自那天后,他便开始在泉州做起摆地摊卖小商品的生意,朋友偶尔也会在放假的时候过来帮他忙,每卖出一个小东西,他倒没有特别开心的反应,只是把钱整整齐齐的放进钱袋,而朋友却显得格外激动,不停地摇晃着他说:
“把钱收起来干嘛,快拿出来数一数啊,看看我们赚了多少。”
他看见朋友这么热情,也不好意思拒绝,但是把钱袋递给他后还是傻笑着回答:
“这些都还是成本,摆地摊的人多,卖出去一个东西赚不到两分钱。”
这句话如同一盆冷水浇在朋友身上,“两分钱?掉在地上我都不一定弯腰去见。”
朋友家里条件很好,根正苗红,爷爷当过兵,父亲在机关里上班,哥哥偷偷做着一些倒买倒卖的生意,赚了不少钱。这样的人不会知道什么是穷,什么是苦,但是朋友为他尽心做的一些事情,让他很感激。
他拍拍自己的胸脯,顶着太阳的光线笑着对朋友说:
“等我以后赚到了大钱,我让你掉了一百块你都懒得去捡!”
“哈哈。”两个傻小子莫名其妙笑开了花,可是吹完牛逼的人生依旧很苦逼,在摆地摊这一块,他渐渐发现赚回来的还不够花出去的一半多,刚好他父亲经常四处流浪打工,便把他也带上一起。
他的父亲是一个很乐观的人,离开家的那天,他父亲就着一碗米酒嚷嚷着“先干为敬”,放下碗后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
“有道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咱爷俩在一起干,能闯出一番天地。”
他给父亲又倒上一碗米酒,心里还在想将来会去哪里,以后还有没有机会遇到这个朋友。
那天晚上他记得很清楚,吃的什么,吃了多少,说了什么话,都记得很清楚,尤其是满桌的菜,虽然都是田地里找的一些野菜,唯一的荤菜就是家里养的土鸡,鸡边腿浇上汤汁泡在米饭里,这是他们那儿的一个特色吃法,只不过他也不会知道,若干年后,这种做法会被称之为“沙县小吃”风靡全国。
2
和父亲出去打工这段时间,他养成了好强、坚韧的性格,在他十七岁那一年,1976年,沿海地区的经商之风已渐渐势头正起,每个人都知道改革开放必将来到,但是没有人敢确定会是什么时候来,这个时候的他没有再和父亲一起打工,而是自己出门闯荡,寻求更好的发展之路。
他和他的好朋友在这么多年里,依旧保持着断断续续的联系,距离摆摊子那段岁月,已经过去了四五年,时间流逝,物价也上涨不少,那个朋友的家里经济状况出了些问题,便没有继续读书,他邀请朋友一起过来创业,朋友摆了摆手:
“我从小在蜜缸里长大,这一点你不说我也知道,我还是想办法找个踏踏实实的工作来做,安稳一些。”
见说不动朋友,便也不强求,后来听说朋友托关系进了一个事业单位,工作挺安稳,经常还会有一些福利待遇的发放,不过朋友似乎对单位里面的小东西不怎么来劲,这个人更喜欢有事没事去野地里挖一些野菜来吃,也经常带一些给他,并说道:
“这东西价值千金,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总有一个预感,这东西以后会越来越少。”
朋友送给他的野菜,他每次都会很开心的收下,但是实在是没有时间下厨去动手做,尤其是1982年之后,全国范围的改革开放如潮涌般袭来,他先是和同乡合作开了一家小包装袋作坊,做塑料包装袋,这是他的第一次真正的创业。
就在塑料袋厂正常运作的第二年,他发现制鞋行业是新生计,虽然没有成功的把握,但他看到这个行业的前景,便带上两个弟弟,拿着仅有的150元和别人合伙开了家制鞋作坊,走上艰难的创业之路。
后来当他成功后,有人问他当时情况,他是这么描述的:
“我记得鞋厂开张第一天,我们做了6双鞋子,当时大家心里都非常高兴。高兴的并不是这鞋马上能赚多少钱,而是成功做出了自己的产品。这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能生产鞋子就可以做鞋的生意了。”他说,那时候,他和弟弟都有一个梦想,就是渴望有一天能住上属于自己的两层小楼房。
3
为了这个梦想,他几乎全心全意的投入到了工作和创业当中,而这个时候的朋友已经是一名科长了,每天工作轻松,晚上还会花一到两个小时在田间小路慢跑,路过哪个野菜地的时候还会顺路采摘回去,他对于这一点也是很佩服这个朋友的,正如这个朋友所说,野菜也越来越难采摘到了。
朋友常常对他说,让他工作不要太卖力了,一定要注意身体,不能被自己累垮了,他到一点也无所谓,总是自信满满的说道:
“不急不急,我现在正处在最关键的时候,等公司做大了,我可以放手了,就每天和你一起跑步,吃野菜,我们一起探讨养生之道,哈哈。”
朋友看着他日渐消瘦的身体,心里隐隐有些不安,没有人会去理解一个穷怕了的人对于成功,对于财富的保障有多么的不信任,可越是不信任,也就越卖力去追求。
他对于朋友的这个承诺,也一直没有机会实现,在1987年时,他做了创业以来最大的一笔投资决策:花4万元买了一套先进的制鞋设备。这一举动,在当时村里的很多人看来,有点不切实际。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选择相当明智。鞋子质量的提高,为公司在国内外市场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可正当他雄心勃勃地勾勒着宏伟蓝图时,天降厄运,一场让人始料未及的大火,将他所有的厂房设备全部烧毁。他几年的心血毁于一旦。
这场火灾使他重新变得一穷二白。收拾残余之后,他决心从头再来。顶着巨大的痛苦和压力,他开始四处借贷,重修厂房,并往返于晋江和广东之间购买设备,四处寻找模具。凭着顽强的毅力,到当年底,他不仅还清债务,还在市场上打开稳定的销路。他的公司,再次进入一个稳步的发展期。
1996年,市场供过于求,工厂的机器一台接着一台停产。
1999年聘请足球明星代言,开始了品牌运作的尝试。
2000年,企业从鞋业生产加工零售,真正转到建立自己的终端销售网络,开始品牌化发展。
2001年,他与吴奇隆合作,转型娱乐路线,与同业竞争对手有效区分。
两年后,他用2年1000万元的天价聘请周杰伦,成了一场被人津津乐道的风险博弈。
公司在全国的渠道规模不断扩大,他想到了打造国际化的路线。一个百年品牌文化企业的宏伟蓝图,在他心中逐渐清晰起来。
他的公司越做越大,在福建,在晋江,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就是中国著名企业家,原德尔惠(Deerway)董事长兼总裁,丁明亮,他还是泉州制鞋和体育用品业资深的老板之一,曾经带出的几个“年轻后生”,已是晋江体育用品大企业的掌门人。
他越成功,就越忙,来不及吃饭,来不及睡觉,身体感觉越来越差劲,朋友们常常建议他去医院检查身体,他也总是一推再推,偶尔有人会向他提及野菜的事,他会和别人侃侃而谈野菜的养生功效以及他那位朋友对于野菜的预言,愤愤感慨工业化的发展破坏了整个自然生态,然后转过身便继续忙的不可开交。
2010年,他抽空去参加了“中国新势力-2010年度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十大评选”,而此次入选“十大风云人物”的,正是德尔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丁明亮。
上台致辞的时候,他隐隐感觉有些头晕,但还是表现的很自然,侃侃而谈这些年的辛苦奋斗,后来感觉有些坚持不住时,他结束了演讲,在一片闪光灯和掌声中走下了舞台,可他不知道这一次走下讲台意味着什么,这些他花了四十多年奋斗而来的荣誉,灯光,掌声以及大家仰慕的眼神,在一瞬间都将化为泡影。
同一年,丁明亮检查出身体内有恶性肿瘤,得知消息后,各界朋友、明星都纷纷送上自己的祈祷,周杰伦也在社交软件上表示好人会有好报,德尔惠是大陆地区第一个签约周杰伦的品牌。
次年,丁明亮先生经过一年多与癌症的抗争后于2011年6月28日下午3时46分在晋江辞世,享年52岁。德尔惠定于7月3日早8点,在德尔惠晋江总部召开追悼大会。
有记者采访他的一位政府单位的好友时,那个朋友没有侃侃而谈他的风光往事,只是感叹道:如果当年我能用一个馒头留下他继续上学,他是不是就不会这么拼。
4
统计发现,自2010年1月至今,知名的上市公司或者企业中,离世的总经理/董事长级别的高管多达19名,其中11名高管就职或与上市任职关联。包括百视通COO吴征、德尔惠股份创始人兼原董事长丁明亮、兴民钢圈董事长王嘉民、成都百事通总经理李学军等12位高管,因疾病离世,在这些“元凶”中,主要是癌症和心脏病,其中,像吴征、李学军等近半数为突发疾病逝世。这些人中,患疾病而离世的比例高达63%。
此外,包括华光股份总经理贺旭亮、万昌科技董事长高庆昌、珠光集团浙江钢结构有限公司董事长卢立强、包头惠农集团董事长金利斌等四位高管系自杀而亡,占比为21%。上海大众总经理刘坚、致远协创CEO黄骄俭系发生意外事件而亡,还有一位高管被他杀。
5
有的人追求富贵,却没有福分享有富贵;有的人生活平平淡淡,却身体健康,日子甜甜美美。这本身并不是说穷比富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梦想,对生活有不同向往,而所有伟大或平凡的梦想,都是在血与肉的坚持下,才得以实现。
或者说,梦想需要载体,不倒的躯体,就是载体!现在不去好好对待你的身体,等到来不及的时候,只能空留一份后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