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此书是对阳性能量的向往。
左宗棠深刻诠释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作为在籍举人,他并没有一条路走到黑,非科考取士不可。而是沉下心来钻研舆地、兵法,务农。与陶澍结为儿女亲家,陶逝世后,他9年躬身亲自教导未来女婿,协助处理家务。令人感动。被骆秉章拜为幕府,尽心尽力,夙夜在公,并由曾国藩保举,特旨为四品京堂。为抗击镇压太平军立下功勋,积累了丰富的军事实践,确立了晚晴军事名将的地位。同时,整顿吏治、盐务积弊、改革税制、拒用纸币平抑物价等,更是亲自筹建、训练出一支高素质善打胜仗的楚军,在政治、经济、教育、军事各方面都颇有建树。才看了59/282,附人物生平如下: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 [275]湖南湘阴人。 [280]中国近代民族英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 [276]
左宗棠在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举人,后来屡试不第,但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任湖南巡抚骆秉章幕僚,参赞戎机,抵抗太平军。后由曾国藩保举,特旨为四品京堂,率兵号“楚军”,与太平军作战,为扭转战局之关键人物,历官浙江巡抚、闽浙总督、陕甘总督、协办大学士、东阁大学士 [3] [286],封二等恪靖侯 [3]。光绪元年(1875年)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讨伐阿古柏,收复失地。中、俄伊犁交涉中,主张“先之以谈判,继之以战阵”。光绪七年(1881年),任军机大臣,调两江总督,后病殁福州。 [276]
左宗棠是清末湘军首领之一,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收复新疆维护中国统一等重要历史事件,其还造就了一批优秀的中国近代工业技术人才和杰出的海军将士,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中国近代化的先驱者、近代中国国家主权完整的捍卫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者、传承者。 [277]与曾国藩、张之洞、李鸿章并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278]左宗棠著有《楚军营制》《朴存阁农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