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是我看了这么多电影之后最想弄清楚的,却也是最不敢轻易下笔的。随着阅片量的增加,愈发觉得电影跟人一样,好电影就像优秀的人,优点盖住了缺点,反之亦然。
但就像人没有简单的好坏之分,好片和烂片的边界也在模棱之间。
最近看的一部电影是《王朝的女人》,范冰冰主演,豆瓣评分3.7,不折不扣的烂片。我也只看了从唐玄宗喜欢上杨玉环到安史之乱寿王战死的部分,大概一个小时。这部电影最明显的败笔就是镜头切换过快,铺垫太少,演员情感的转变也异常生硬,观众很难入戏。另外,一部中国唐朝电影的旁白竟然用的是英语,导演为了提高我国人民的外语水平真是煞费苦心。
可该片也并不是没有一丝亮点,比如里面高力士的扮演者吴刚,演技之精湛,甚至可以提名任何华语电影的最佳男配角,虽然他演得是个太监。唐玄宗纵马追杨玉环的那一幕,整个镜头的移动、构图堪称近年来国产电影的最佳镜头之一。范冰冰、黎明、吴尊等人的表演也均达到及格线以上,人物服装、造型无明显槽点,整部电影个人给三星。
众所周知,电影的收益只能依靠票房产生。除了少数电影是为了表达创作者的欲望(比如《穆赫兰道》),大部分电影都是为了赚钱。只不过有人是站着就把钱赚了,而有人只能用所谓的噱头来百般跪舔观众。
由于电影的特性,形成了恐怖片、情色片、悬疑片等小众题材。这些电影中,不乏有对人性深刻探讨的佳作,比如著名的《电锯惊魂》,《女性瘾者》,《致命ID》,可又有多少人能剥开这些影片的外衣,看到真正的精神内核。
喜剧片,向来是最受大众欢迎的类型。从星爷到成龙,从黄渤到王宝强,喜剧明星的票房号召力也自然高人一等。星爷的《大话西游》1995年在香港上映时,遭遇票房和口碑的双重滑铁卢,甚至被视为“文化垃圾”。后来却因为内地互联网上的解读,一夜爆红,风靡大江南北,连星爷本人都始料未及。电影还是那部电影,可“好片”和“烂片”的评价却彻底反转,想想还真是有点讽刺。
近年来,公众号、微博等自媒体的兴起,对于电影这种极度依靠口碑回收票房的产业影响甚大。《百鸟朝凤》制片人一跪加上老导演的去世,票房与口碑其飞,至今豆瓣评分仍高达8.0;《路边野餐》因为收获几大影展的奖项,迅速成为自媒体口中的宣传佳片,豆瓣评分7.7.对这两部电影的评分,个人依然保留意见,也请影友们看完电影后打分一定要尽量客观,不要被其他人过分影响。
今年刷爆自媒体的两部外国影片:《完美陌生人》和《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评分都高达8.6以上,个人也非常喜欢这两部电影,但这并不代表它们没有缺点。《完美陌生人》以手机为线索,构造了一个反应当今社会现状的故事,全程冲突相当出彩,但大团圆的结尾却着实令人困惑。《欧维》中,过分宣扬邻里关系,一位有两个孩子的母亲,肚子里还怀了一个,每天不管家庭工作,跑去关心隔壁的老头,是外国人都这样,还是我没见过世面。
每个人对于电影都会有自己的定位,有人纯粹是为了放松,有人是为了寻求刺激,有人是为了拓宽眼界和增加思考。不同的定位和不同的经历导致了对一部电影的看法完全迥异,我至今记得当年和室友一起去看《同桌的你》,结尾处林一在周小栀的婚礼上抢亲,音乐响起,当初的恋人再次狂奔。看完电影,我跟室友站在电影院门口,两个人肾上腺素迅速狂飙,室友一副要日狗的架势:“妈的,老子看激动了,我得跟我前女友聊聊去”。
我们都知道那是假的,可依然被鼓舞着去做不敢做的事。今天,这部电影的豆瓣评分5.9,纵使现在的我也会觉得这是一部烂片,可我依然会打上五星,因为它真正感动过我荒唐的青春。
薛之谦在一档综艺节目中说,他经历过太多的事,心老了,很难再被感动。成长就是这样,一方面让人变得强大和理性,另一方面却带来了太多的枷锁,没有简单的好与不好,我们只能学着去接受。电影也是如此,小时候看一部无脑喜剧片就能大笑半天,看一部雷人动作片也要学着耍几招。虽然现在的我更看重电影带来的思考,但依然不想去否认那些曾带给我欢乐的“烂片”。
今天的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喜欢看一些套路极其简单的真人秀。个人看来,如果你能因为真人秀而引起情感方面的变化,并获得相应的满足,那估计任何一部电影都可以达到这个效果。
当然,不可否认,即使是一些目前我们无法理解的电影,它们也依然优秀。比如杨德昌导演的作品,《一一》,《牯岭街》,长达三个小时,甚至四个小时,观影过程很容易感觉到自己的格局和视野远远不够,看不懂是因为创作者和观众的思想维度完全不同。同样,那些所谓的“烂片”也一定有可取之处,只是被相对更大的缺点盖住了,而这些往往就能打动某一类人。
别人对于电影的评价可以借鉴,但在观影过程中一定要保持自己独立的思考,没有必要去迎合大众,尤其是所谓的大众被某些带着利益的舆论所影响着。如果你的想法正是别人希望你去这样思考的,多么恐怖。
最后,在没有观看电影的前提下,请不要发表任何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