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20-145资治通鉴.卷十八.汉纪十
2018.3.17-4.11
汉纪十,前133年~前125年
李少君,安期生,谬忌,太一神
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信仰是很容易建立的一种东西。某种意义上,现代人也是有信仰的~科学信仰。古代,李少君通过自己的方法在民间把自己传得非常神,属于长生不老求仙问道这一派的,武帝都不拒绝去相信他。李少君建议武帝祭祀炤神。武帝相信方士,用方士炼丹。谬忌建议武帝祭祀太一神。燕齐多方士来说鬼神之事。神灵显然是一种不真实的存在,但是内心保持敬畏,是必须。皇帝敬畏鬼神,万民就要敬畏皇权,同样的心理。
与匈奴正面作战的前车之鉴:王恢,土豪聂壹,韩安国
王恢向武帝建议主攻匈奴,韩安国认为不妥,并举出刘邦平城之围的例子,认为和亲换和平是不得不维持的局面。武帝是主攻的,但是没有作战经验,王恢也主攻,也无作战经验,于是就想出一个利用豪杰聂壹支持的,诱敌深入,避免正面作战,毁敌粮草的法子。武帝虽然兼听,但基本上会采取和自己想法一致的臣子的建议。所以武帝同意了王恢的谋划。这次出战派出了王恢,韩安国,李广,公孙贺,李息。兵法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次行动是失败的,败在不知彼,王恢没有考虑周全匈奴的情况,没有制定正面作战这种b计划。匈奴单于不是傻子,等着上汉军的当。单于观察到自己中了圈套,抓了一个俘虏问出了汉朝计策。而王恢又没有足够的兵力在计策失败的情况下去决战。王恢不得不自杀谢罪。本来想着一朝得胜升官,却落得失败身死的下场。在武帝身边做事是高风险职业。武帝的风格就是你有想法你就去干大事,成功了加官进爵,失败了就提头来见。但是这次行动并非没有益处,武帝积累了对匈奴经验,日后不遗余力开展起了正面作战。谓之“武”。
田蚡,汲黯,窦婴,灌夫,郑当时
窦婴和灌夫在与田蚡的斗争中被弃市(叛死罪)。尽管有汲黯和郑当时站在窦婴一头,但是孝顺的武帝还是饶了舅舅田蚡。起因是爱喝酒的灌夫得罪田蚡,窦婴帮其说话。田蚡怀恨不饶。本就是小事,武帝内心应该是恨舅舅到牙根痒的,这种贪腐,祸害大臣,不省心的舅舅,早就想铲除了。可是还是没有治罪。田蚡去世之后,武帝了解到他竟然和反叛的刘安叔叔有瓜葛,更是雷霆震怒。
河间献王刘德
刘德是武帝的兄长。喜好儒学,学问很大,收集了许多先秦旧书,以及礼乐古事,给那时的汉朝提供了雅乐,许多儒生都追随结交。就是一个身形端正,人品高雅,知识渊博,气质古典的诸侯王。在那一时期他和刘安都是有知识的代表。他们在一众生活糜烂的诸侯王里就是奇葩,所以值得歌颂。班固赞:夫唯大雅,卓而不群。
开拓西南夷:唐蒙,司马相如,王然于
武帝北抗匈奴,南边也有重视,臣子在西南的新发现,他都会支持臣子去做,去开拓,人力物力也不吝啬。西南夷大部分是送礼送钱收服的。上边三人都是开拓干将。
废除陈皇后
陈皇后利用女巫楚服做诅咒之事,确实不可饶恕。所以,皇后只是个职位,在其位不谋其政,就要下台。皇宫是个政权组织,不是个家庭组织,陈皇后若还执迷于金屋藏娇的神话,显然不合适,有失理性,要怪只能怪她妈妈窦太主没有教育好她,或说没有给她铺就一条适合她的路。最高荣耀,并不一定是最适合的。
董偃,东方朔
窦太主家有个宠臣董偃,不知道这人什么性格,估计很会玩,窦太主和武帝都很喜欢和他玩,甚至不顾尊贵身份。幸好东方朔及时谏言皇帝玩物丧志,武帝听了进去,武帝渐渐疏远董偃,皇族之人也跟着武帝的风向标渐渐疏远玩物,遵守礼制了。东方朔的敏锐和良苦用心再一次彰显了他的不凡。武帝的善于听谏,反省意识,拯救了自己和皇族风气。
张汤,公孙弘,辕固,汲黯
张汤制定出非常苛刻的律法。
六十多岁公孙弘在人才选拔考试中被武帝看中。同时还有高龄的辕固。公孙弘有才且十分善辩,深得武帝欢心。儒学,很容易就变成迂腐的代名词,也许是人生经验丰富,学习活用,公孙弘有他一套儒学的,圆滑的处世智慧和让人易于接受的做事方式。正直的汲黯不是十分喜欢他。有一次大家约定在武帝面前统一意见,公孙弘却悖约改口,汲黯当面骂他,公孙弘只反驳“了解我的,才能看到我的忠心,不了我的,当然认为我不忠心”。颇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的范儿。感受一下,智商不够的会喜欢直来直去的汲黯,且非常想揍公孙弘。公孙弘这种方式却得到了武帝的信任和喜欢。没有一定的情商请不要轻易做皇帝。
匈奴继续犯边
卫青,公孙敖,公孙贺,李广,韩安国,李息,主要抗匈奴将领。
主父偃,严安,徐乐
每一年武帝都没有停止搜刮人才。这几人奏章一上,武帝直言相见恨晚。
主父偃熟悉兵法了解匈奴事务。主要政见是缓图匈奴。严安主要政见是关心民生勿穷兵黩武。徐乐提出土崩瓦解论,认为人民起义,人民对皇帝的不满才是最大的威胁,所以要把人民的情绪照顾好,要关心民生。
主父偃最重要的政策是推恩令,即把诸侯王所有后裔都在其原封地基础上再分封,这样表面上是施恩,实际上是瓦解诸侯王封地和权力,而且还不得罪人,充分吸取了晁错的教训。
还有建议建朔方城,对抗匈奴。建议迁移土豪大户人家,善于鼓动动乱之人去陵园地区居住,以瓦解他们的力量。
主父偃这么聪明,却也不能善终。早年主父偃游历燕赵齐都没有得官。后来得到武帝赏识。主父偃想和齐王结亲,齐王妈不愿意,于是主父偃带我不高兴的心思,请求去齐国为相,治一治这帮高傲的贵族。结果,齐王自己一身黑,恐惧自杀了。赵王看到这个局面,怕主父偃用计策报复自己当年不善待之事,就去武帝那里告状,公孙弘再助力一把,武帝不得不杀了主父偃。
游侠郭解
郭解,放在民间就是一个行侠仗义的游侠,人民还是比较喜欢游侠这种人的。但是凡事有利有弊,游侠的追随者看不得有人说游侠不好,甚至做出因言杀人的事,粉丝行为偶像买单。那些被杀的无辜之人自然算是游侠郭解杀的,郭解因此被族。班固,荀悦都站在统治者的角度,发表了对游侠,所谓的仁人志士,以及他们的言行的看法。总的意思就是凡是不符合统治者意思的行为,都是不对的,这种人不好管理,容易带歪风气。所谓合理合礼合法,这个框架内你可以活法自由,出了这个框架,对不起,没有绝对的自由。
经济危机
南北有战争,有开疆扩土,有新建城池,又有天灾,百姓生活穷困。经济储备自然下降。只能保大放小有所取舍的执行政策。想干大事,舍得出人出钱,同时又不想劳民伤财,怎么办,武帝缺一个经济建设设计师。若生在现代,应该已经找到了这样的人,但是古代,做到这样已经不容易了。穷兵黩武,开疆扩土,民不聊生……至少,还好,没有失去理性。
张骞自荐开始了西行之旅。
汲黯依旧和公孙弘,张汤互怂。这是忠直与圆滑(并非奸佞)的对抗。一个皇帝能容许不同个性的臣子存在,做到兼听则明,这是用人有方胸怀宽大的的能力。
名言:
汲黯: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果然!
荀悦:世有三游,德之贼也,一曰游侠,二曰游说,三曰游行。
司马法: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夫怒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末节也。(愤怒不顾品德,兵器不祥,争是最末的节操)
鲁哀公: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未尝知忧,未尝知惧。(有自知之明是好事,但不要止于此,不要为自己的无知无能找借口。)
班固:古人以宴安为鸩毒,无德而富贵谓之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