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勤罚懒,惩恶扬善,我们一直用了很多年,现在突然说“惩罚”是不好的,甚至“奖励”也是有问题的,那究竟怎么做?
㈠ 包治百“病”
在读书会上,在微信的读书群里,有朋友提出这样的质疑。
在面临亲子冲突的挑战时,父母们进退两难,战战兢兢,不知如何是好。
如何是好呢?
有没有一剂药,可以立竿见影,长期有效,又包治百“病”呢?
你懂得,那是个传说。
突然想到,其实,是有的。
这药,是 面对、学习、改变、成长~
当自己升发出力量和信心,当自己变得清晰笃定,我们就可以对自己说“HAKUNA MATATA”。
“欲变世界,先变其身”,这句话是圣雄甘地的一句名言。
有些时候,受客观条件所限,我们没有办法去立刻改变周围的人或事,那么不妨从改变自己做起,这总要容易得多。
当你完成自我的华丽蜕变后,也许你就会惊喜地发现,周围的世界已经变得不一样了。
这“药”,疗效好。问题是,难获得。你花重金买不来,你抢不来,你偷不来。
昨天《非暴力沟通亲子篇》的读书会来了一个新朋友,读书、探讨大约两个小时后,她有些失望,有些无奈。
她说,“我这听了半天,发现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我自己慢慢改变自己。我得慢慢来。我真的一下变不了。”
其他的老书友不约而同笑起来,有一个朋友说,“不是你得慢慢来,我们大家都在慢慢的来。”
可喜的是,我看到,变化正在发生。
㈡ 惩罚的代价和局限性
5月30号,《非暴力沟通》读到第十一章“用强制力避免伤害”。
惩罚的代价:
1、当我们为了回避惩罚去做事情时,我们可能会忽视事情本身的价值,而陷于对失败的忧虑。
2、惩罚将导致关系的疏远。
3、会强化对方通过惩罚来解决问题的意识。
另外,惩罚要逐渐加码才能持续有效。
惩罚的局限性:
有两个问题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惩罚的局限性。
1、如果我不喜欢他现在的行为,那我希望他怎么做?
2、我希望他基于怎样的原因去做我想要他做的事情?
从第一个问题看惩罚可能是有效果的,因为惩罚或威胁可以对他人的行为产生影响。
通过第二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到惩罚的局限性。在非暴力沟通中,我们看重每个人选择生活的自由。同时,非暴力沟通还强调,我们彼此相互依存,我们的幸福与他人的幸福息息相关。
上面,我转述了原文的观点,我深表认同。
回到开头的问题,那惩罚,究竟能不能用呢?
我的答案是:如果能达到你想到的目的,相应的代价和局限性你明了并且可以承担,是可以用的。
说回那句名言:我选择,我承担。
㈢ 读书会进度
《非暴力沟通》读书会,即将进入第十二章“重获生活的热情”。
本书全部读完后,会有一次总结回顾。
接下来,我们将开启《一念之转》共读之旅。
具体细节,请关注本简书,或者微信、微信群。
欢迎你一起来,欢迎你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相遇中碰撞,在碰撞中成长,在成长中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