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追求幸福吗?你想知道什么是心流吗?
心流是什么?
所谓心流,就是当你特别专注地做一件目标明确而又有挑战的事情,而你的能力恰好能接住这个挑战时,你可能会进入的一种状态,它的特征是你做这件事的时候会忘记自己,忘记时间的流逝,你能体察到所有相关的信息,不管工作多复杂,你都毫无费力,而且有强烈的愉悦感。
一般人认为,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莫过于心无牵挂,感受最敏锐、完全放松的时刻,其实不然,虽然这些时候我们也有可能体会到快乐,但最愉悦的时刻,通常在一个人为了某项艰巨的任务而辛苦付出,把体能与智力都发挥到极致的时候。
想想小朋友,他们为了一个玩具,可以无数次地去拿起、放下,然后去了解这个玩具怎么使用,最后再开心地玩起来,这个过程对于他们来说,很困难,但是他们乐此不疲,玩得很开心。写文章也一样,对于海明威来说,写作是快乐。1958年,《巴黎评论》采访海明威的第一个问题是:“真动笔写的时候是非常快乐的吗?”海明威回答坚定:“非常”。对于海明威来说,写作同样是痛苦的,因为要写好真是无法想象的困难。
当你沉浸于一件事情的时候,周围的空间,时间对于你来说,都像是静止一般,你投入进去,只剩下了自己和你手里正在做的事情,高度地集中。我们以为,放松娱乐的时候,大脑是休息的,放松的,其实不然,正在你高度集中做事情的时候,调动你的全身心的时候,大脑是放松的。我们都高估了大脑做事的频率,我依然相信一段时间做一件事情,而不是一段时间同时做几样事情,这样效率会很高,也会更容易进入心流状态。
什么是幸福?
它与运气或概率无关,用钱买不到,也不受外界事物的操纵,而是取决于我们对外界事物的阐述,实际上,幸福要靠个人的修持,事先充分准备,刻意培养与维护,只有掌控心灵的人,才能决定自己的生活品质,具备了这种能力,也就相当于接近幸福的境界了。
我们总是本末倒置,追求幸福,一直在追着它跑,却忘记看看周围的人,并不是你去找就能找到的。哲学家密尔说:“自问是否幸福,幸福的感觉就荡然无存了”。
奥利地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在《活出意义来》一书的序言里说:“不要以成功为目标-你越是对它念念不忘,就越有可能错过它,因为成功如同幸福,不是追求就能得到,它必须因缘际会….是一个人全心全意投入并把自己置之度外时,意外获得的副产品”。
做事达到心流状态,人生追求幸福,都是因缘际会,因为你在做事,在过程中达到了这种状态,最后收获了幸福,而不是你一开始就去追求幸福,就可以获得幸福的。
稻盛和夫把工作当成一种修行,努力工作就类似于修行,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心流。想要成就某项事业,就必须成为能够自我燃烧的人,要成为“自燃型”的人,在热爱自己工作的同时,必须持有明确的目标。
掌控生命殊非易事,有时根本就是一种痛苦,但日积月累的最优化体验汇集成一种掌控感—是一种能自行决定生命内涵的参与感,这就是我们所能想象的最接近所谓的“幸福”状态。
掌控感,生命把握在自己手里,工作的时候做事情,专注于当下,自然而然地进入心流,就是一种幸福。所谓的幸福,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可以把握在自己手里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