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里和Sam一起去看了这部电影,难得能安心坐在电影院里看个电影,那就认真的写个影评。
我喜欢这个基本故事架构,但是觉得故事的编剧有太多瑕疵和问题,看的时候尴尬症都犯了。
这个故事(或者说此类故事)的核心线索在于描写两个孤独、自我保护的人如何发现自己面对自己,然后向过去告别并逐渐成长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是如何向对方敞开心扉并相互支持的。一个发现自己发现对方的旅程。这样的基本框架是一种可以永远阐述的主题,因为这种人类的孤独感和彼此寻觅是会永恒存在的。古今中外,放在任何时空都可以。
所以故事的好坏不在于这个基本框架,而在于对于人物的刻画是否生动,对于他们的心路历程的描写是否真实深刻,是否能够打动人感染人。而《北京遇见西雅图2》在这几点上是很有问题的。
首先看女主人公娇爷。人物设定是在澳门赌场的公关,有个烂赌早亡(也不算太早,至少15岁时还在)的父亲。编剧希望赋予她独立坚强,忠于自我的性格,这个娇字大概有玉娇龙的影子。按照这个设定,娇爷会非常早熟(早早当家自立)、刚强(15岁就拿砍刀救父),从不以软弱示人。赌场公关的职业,会让她非常油滑世故,游走于各色人等,内心伤痕累累,外表早就坚硬如铁,而天真与善良却深藏于内核决不轻易示人。汤唯演这样的角色,形象气质都不符合,演技也不合格。汤唯演出来的永远是一个迷惘的女学生/文艺青年的感觉,她的脆弱可以被人一眼看透。她很努力的想做出太妹的那种世故,但做不到。她和人物的契合度甚至不如演15岁的娇爷的那个短发女孩。这大概有点像奥黛丽赫本演《窈窕淑女/My Fair Lady》。赫本就是一个公主形象和气质,根本不像一个下层的粗鄙女孩。不过赫本实在太好看了,所以她怎么演演什么都可以,但汤唯还没有好看到这个程度。
其次看Daniel。也有类似的问题。按照剧本的描述,应该是一个社交上外热内冷,而感情上外冷内热的人。社交上外热内冷,就是作为一个地产中介,泡妞高手,他显然和人打交道游刃有余,但本质上非常孤独,不与人深交,甚至每晚带着睡袋睡空房,用层层防线保护内心的脆弱。感情上外冷内热,是指他把自己的真实感情都收敛在内心,并不交付与人。生意场上的来往,情场上的逢场,都不会在心里扎根。而内心渴望被人真正了解的火焰则被小心翼翼的保存着。吴秀波演的也不合适、不合格。他的表演缺乏那种生意场上油嘴滑舌人见人爱的痞气,也缺少游走情场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风流味。
所以这部电影的缺点不在于亲笔写信交笔友这种设定太不真实(这个不真实根本不重要),而在于人物设定的自然走势和人物的实际呈现很不一致。
编剧其实还是挺用心的,试图用情节(一个一个的小故事)来推动人物性格的交代和发展,这我觉得很好。但问题在于这些情节不少过于斧凿和俗套,观影时候的绝大部分尴尬症都来源于此。其中还有一个老爷爷和老奶奶的情节支线,豆瓣上不少人表示喜欢这个支线。但我感觉这个支线是最差的,过于俗套,全程尴尬。要展开解释感觉又要写很长,还得上班,先写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