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马未都的一档节目,探讨关于读书意义的话题。他说的一个观点我很赞同,大概就是:如果你读的是专业书教科书,那不叫读书,真正的读书是你读的杂书。
就好比,我学的光学,读激光方面的书就不是读书。如果我读艺术、经济、心理学等方面的书籍,才是真正的读书。
现在网上有各种各样的言论。一部分人在宣扬读书无用论,典型的观点就是“985的大学生照样给没上过学的老板打工”。与之相反的是,另一部分人在神化读书的功效,认为只要多读书,人生就能成功。这两种言论都不对,把读书功利化,本身就是一种错误的理解,多读书不等于发财,读书只是为了寻找更广阔的精神空间。
读书是一件很神奇的事,它能让我通过文字,与数千年前的人产生精神上的共鸣,也能让我了解到在世界的另一端,那里的人们怀揣怎样的思想。当一个背包客,行万里路,走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确实可以大大丰富自己的阅历,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条件,这时读书便成为了捷径。
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会读书不会思考,那也是没有用的。边读边想,将书中理论运用到生活,才能让书里的知识发挥作用。比如,通过读刘墉的《说话的魅力》,我明白好好说话有多重要,下定决心改变说话刻薄的毛病,在日常讲话中时时反思,是否让对方下不来台,是否伤害到别人。《富爸爸穷爸爸》颠覆了我的观念,教会我“正确的使用钱”。
读书还有另一个作用,就是解决疑问。《社会心理学》中有个关于如何主动做事的观点:“做奴隶和被迫做某事的一个最糟糕的结果就是,当没有人再强迫你时,你会发现你已经失去了强迫自己的力量。”“如果我们为学生们学习提供充分的理由,并且给予他们报酬和赞赏,让他们觉得自己很有能力,我们也许就能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这两句话解决了我一直以来的疑惑:为何从小到大被家长催促学习的孩子,一到大学就完全放松了呢?原来是因为失去了学习主动性。可见,通过阅读解决自己多年的疑惑,也是一种读书的作用吧!
在书中走遍世界,了解世界,通过思考看懂这个世界,也许这就是读书的意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