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总是别人家的好?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上同一所学校,报同样的课外班,上一样的夏令营,可却总是没有别人家的孩子优秀?

这也许是很多家长的疑惑,为什么物质条件如此丰厚,该买的书,报的班,学的技能都有了,可还是不如别人家的孩子优秀呢?

为了孩子的成长,每个父母可谓都是煞费苦心,可很多时候结果却并不如意。究其原因,不是孩子的天赋,不是物质条件,而是父母的底层逻辑,是父母的思维,是父母的心智水平。

黄仕明老师说,父母与自己的和解,父母的自我疗愈,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对待孩子的方式,与孩子相处的方式都折射出我们与自己的相处模式,折射出我们童年的成长。

我们没有得到的爱,无法给到孩子。我们没有接纳自己,就无法真正接纳孩子。我们不爱自己,就无法真正无条件地爱孩子。

而爱,是孩子成长的底色。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来治愈童年。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爱的滋养。

这种爱,是智慧的爱,而不是盲目的爱。

所以,要想孩子优秀,我们首先得活成一个完整的人,一个成熟的人,一个情感上独立的人,唯有此,孩子才能得到真正属于他的爱,而不是掺杂着父母过往情绪,过往伤痛的沉重的爱。

找到孩子成长的底层逻辑,就明白,真正的起跑线,不是辅导班,不是学区房,不是高知父母,而是来自于成熟父母的智慧的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