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新官上任三把火,继任者总是要推翻前人或建立写新东西来证明自己。
可偏偏历史中有这么一个人是例外——曹参,这位大哥接班萧何接任西汉国相,却在接班后完全按照萧何留下的规矩行事,不改丝毫,自己则整日请人喝酒,看似毫不关心国事。
可是话说回来,能做到国相却没有野心,也把抱负泡在酒里,谁能信。这种人在企业里怕不是会因为不作为分分钟被踢出公司。
当时的皇帝的是刘邦的儿子汉惠帝,也对这位部下产生了质疑,就让曹参的儿子去旁敲侧击,问问曹参为啥不理朝政。曹参听到后大怒,直接拿起板子把儿子打了一顿,让他不懂就别管,滚回去伺候皇帝。
后来面对汉惠帝本人的质疑,曹参一边磕头谢罪,一边反过来质疑皇帝:您跟先帝相比,谁更贤明英武呢?我的德才跟萧何相国相比,又是谁强呢?惠帝回答:我不敢和先帝相提并论,我看你好像也不如萧相国。
是的,这就是曹参的理由。曹参回应:陛下说得非常正确。既然您的贤能不如先帝,我的德才又比不上萧相国,那么先帝与萧相国在统一天下以后,陆续制定了许多明确而又完备的法令,在执行中又都是卓有成效的,难道我们还能制定出超过他们的法令规章来吗?
多简单的道理啊。如果自己不能让一切更好,那么前人的好的东西就应该保留,自己执行就好。后来百姓也编了一首歌来歌颂他,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较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壹。”史称“萧规曹随”。
不推翻前人的才能来彰显自己,是自知,也是气度,“萧规曹随,休养生息”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础,大汉因此才能强盛。对多少领导来说,其实不瞎折腾就是他能做到的最大功绩,可奈何人人都想为自己立杆。每一个领导都想大干项目以便留下自己的标签,为自己积累声望,而前人没干完的项目呢,不管花费了多少,都不会再去理会,白白损失了多少。
不过从另一角度来说,“萧规曹随”是否还能实现呢?
大概是只能留在理想主义里了,不是每个人都是曹参,也不是每个上司都是汉惠帝。汉惠帝能承认自己不比刘邦,企业里又有哪一位会承认自己不如自己的上一任。即使是公司大老板,如果下属毫无自己的功绩,就算他对规则执行的再好,老板也会觉得自己的钱花的冤枉,不如不雇佣他。
所以,在这样的规则里,我们还是得有自己的建树,但对前人留下的有益的东西不妨保留一些,不瞎折腾也是一种智慧和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