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考核“指挥棒”,树牢正确政绩观

      政绩观是领导干部对工作业绩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正确的政绩观是干事创业的“指挥棒”与“风向标”。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健全有利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考核评价体系,不仅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举措。

一、考核评价体系:政绩观的“定盘星”

考核评价体系在引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方面发挥着根本性作用。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能够为干部明确工作方向,让干部清楚知道党和人民需要什么样的政绩,什么样的工作成果才是真正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它就像一把精准的标尺,丈量出干部工作的成效与价值,避免干部陷入盲目追求短期利益、表面政绩的误区。通过全面、客观、公正的考核,引导干部将目光聚焦到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上,为地区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二、当前考核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不可否认,当前部分地区的考核评价体系仍存在一些不足。在考核指标设置上,过于侧重经济增长速度、GDP总量等量化指标,对生态环境保护、民生改善、社会治理等不易量化但至关重要的指标重视程度不够。这使得一些干部为追求经济数据而忽视生态破坏、社会矛盾等问题,产生了“重经济、轻民生”“重显绩、轻潜绩”的错误政绩观。

考核方式也较为单一,往往以年终集中考核为主,日常考核、动态跟踪不足,难以全面、及时地掌握干部的工作表现和实际成效。同时,考核过程中群众参与度不高,考核结果更多基于上级评价,缺乏群众声音,导致干部在工作中更多关注上级喜好,而非群众需求,背离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三、健全考核评价体系的路径

(一)优化考核指标设置

构建多元综合的考核指标体系,在重视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的同时,加大对生态环保、教育医疗、就业保障、社会稳定等民生领域以及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等方面的考核权重。例如,对于生态脆弱地区,将生态修复成果、森林覆盖率提升等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对于人口密集城市,将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程度、交通拥堵治理成效纳入考核范畴,促使干部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树立全面发展的政绩观。

(二)创新考核方式方法

建立常态化、动态化考核机制,加强日常工作监督与过程管理,定期对干部工作进展、工作作风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运用大数据、信息化等技术手段,提高考核效率与精准度,实现对干部工作的全方位、全过程监测。同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从专业视角对干部工作成效进行客观评价,增强考核结果的公信力。

(三)扩大考核群众参与度

畅通群众参与考核渠道,通过问卷调查、网络投票、群众座谈会等方式,广泛收集群众对干部工作的评价和意见。将群众满意度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真正让群众成为干部政绩的“阅卷人”。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在考核中予以重点关注并督促干部解决,使干部深刻认识到,只有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才能赢得群众认可,创造出真正的政绩。

四、结语

健全有利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考核评价体系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只有让考核评价体系真正发挥“指挥棒”作用,引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才能汇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